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6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26篇 |
工业经济 | 33篇 |
计划管理 | 194篇 |
经济学 | 643篇 |
综合类 | 397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旅游经济 | 3篇 |
贸易经济 | 185篇 |
农业经济 | 35篇 |
经济概况 | 2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基于生物燃料发展对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的影响分析,提出降低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的财政成本优化对策。研究认为:生物燃料发展引起的粮能价格传导联系,加剧了粮食价格和产量波动,可能加大粮食安全风险。然而,国内生物燃料的发展有利于粮食生产结构与效率的优化,也可能成为粮食安全的稳定因素。因此,中国可以通过适度发展生物燃料,促进粮食安全财政成本优化,提高粮食市场和生产的效率,有效降低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92.
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西部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06;进一步考察发现,各省农业投入要素的贡献率不同,可据此将西部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类型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993.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各设区市经济发展规模严重失衡、居民收入水平严重失衡、经济发展投入严重失衡。受特殊省情、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向的约束,河北省财政应着力加强发展型财政建设,统筹运用财税体制、支出和投融资政策工具,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财政科技与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构建以资本、知识和产出为研究对象的动态理论模型与研究,发现财政科教支出对三者的稳定增长路径及经济体系稳态点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动态计量模型,实证结论是: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对其资本形成、产出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均有积极影响,但作用力度和影响方式存在区别。因此,应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教支出,并通过改进支出结构和进度,使之对经济转轨和长期经济增长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稳健财政政策中的财政赤字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稳健财政政策并不排斥财政赤字,并对我国1998年以来财政政策的方向进行了定量测算,提出我国稳健财政政策的关键是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控制在经济潜在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96.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97.
如何维护地方税收体系的有效性,始终是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核心。本文以我国县级财政实践为基础,系统考察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税收激励作用及其在维护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税收激励方面并不成功,未能在促进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维护县级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以来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专项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特别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共享收入的增加,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均不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998.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安排的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存在差异化的财政风险。通过选取动态、静态的财政风险指标,利用多层次模糊评判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财政风险测度模型,研究测算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程度,对保证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黑龙江省财政样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该省年度财政风险程度和主要的风险成因,该实证结果与黑龙江省财政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从而验证了财政风险测度模型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政策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光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8):126-128,135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方面,而忽略了政策性因素引致的利益关系对生态环境脆弱的作用。本文着重从政策性因素分析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2004-2006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如何保证后农业税时期农民长期增收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我国全民小康仍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从财政支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增收难的财政原因,提出必须实行长短结合的财政政策,积极完善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