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8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99篇
综合类   55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102.
根据资产选择理论,国债的发行取决于国债利率和居民对国债资产需求的大小。目前,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制约我国国债需求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往反映居民应债能力的指标需重新考察。采用ARIMA模型对我国国债潜在需求能力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规模已经接近国债的潜在需求能力,国债实际发行空间不容乐观。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储蓄中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预防性储蓄的比重仍然较高;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增大国债可发行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和经济指标。基于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采用利率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等措施,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宏微调控层面展开对我国利率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得出结论:一是伴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在1996年以后,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方才得以基本显现;二是在我国利率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利率政策的时滞效应非常明显,通常时滞在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4.
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中介指标,政府储蓄对于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但是,当政府的高储蓄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时,就导致“政府储蓄悖论”现象的发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政府储蓄中的政府用于投资支出部分给经济带来结构调整的风险,在政府储蓄中的政府金融资产部分在经济上使政府资产表现出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5.
居民储蓄额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投资以及居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现状,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并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对储蓄存款加以引导,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6.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大,历史传统文化和医疗、养老、住房、教育产业化等政策的误导以及投资环境发展滞后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政府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拓宽个人投资渠道;开发消费热点,引导居民合理地安排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促进居民储蓄率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对德国两家储蓄银行的考察,总结了其有益的经营理念。一是德国储蓄银行非常重视企业CI的建设工作;二是重视机构合作和资源共享;三是重视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四是重视企业文化的积累和提炼;五是重视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六是重视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七是德国储蓄银行与地方经济共成长。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9.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3):320-342
There is a broad consensus that China’s export- and investment-led growth model is unsustainable and therefore needs to become more balanced. In the public debate, Chinese exchange rate interventions are mostly mad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is. 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and how much the Renminbi is undervalued, and if an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helps to reduce China’s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significantly. This survey reviews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China’s export-oriented growth model. Internal structural imbalance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resulting in an extremely low consumption-to-GDP share by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play hereby a central role. Related to this are: 1) the drop in household and wage income as a share of GDP and low employment growth, and its impact on consumption demand; 2) the increase in income uncertainty and inequality, and its impact on household savings; and 3)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pending, i.e., high and increasing public surpluses. The central policy challenge is therefore to increase household incomes, and to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and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10.
N. Mukhopadhyay 《Metrika》1995,42(1):279-290
First the minimum risk point estimation as well as the fixed-width confidence interval problems for the mean parameter of a linear process are address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Fakhre-Zakeri and Lee (1992). The accelerated versions of their full sequential methodologie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chieve operational savings. Next, multi-sample analogs are discussed along the lines of Mukhopadhyay and Sriram (1992) both under full sequential as well as accelerated sequential sampling. In either setup, the first-order asymptotic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