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616篇
工业经济   135篇
计划管理   1025篇
经济学   704篇
综合类   635篇
运输经济   69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880篇
农业经济   263篇
经济概况   135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篇
邮电经济   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发展观念和策略层面上的原因、农村特定原因以及环境法制层面上的原因。依法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是根本手段和必由之路,应从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几方面着力,同时做到环保教育与环保法治相结合、环境制度管理与环境法治相呼应,使农村环境问题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92.
一、国家审计与民主法治的关系 1.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是阶级社会中,基于委托经济责任产生的、用以实施统治和治理的产物。纳税人和公众是国家审计的委托者,国家审计监督国家执政者受托的经济责任。《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把审计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把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绩效的评估与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不可缺少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3.
<正>和谐企业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实。以人为本、民主法治、人际和谐、诚实守信、团队合作是其特征。企业应积极建设和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94.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阿坝州审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认真实施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使全州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近日,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对州审计局授予了全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95.
姬文清  韩恩泽 《价值工程》2012,31(31):313-31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内部的合作仍然受制于地方利益的竞争而缺乏制度性安排,亟待从法律的层面予以规制,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要制定规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二是要集中清理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行政区划内的地方性规章;三是要授权专门行政机构协调区域合作问题;四是要建立长效信息交流机制;五是要建立区域合作纠纷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996.
自2013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一条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将予以删除。删除这两个条款,不仅消除了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等标准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997.
"钓鱼岛是中国的!"连日来,各地群众的呼声,穿越了东海的万顷波涛。他们愤怒不失克制、热情不失平和、有理有节文明有序的表达,表现出中华民族维护主权、捍卫领土的坚定决心,有力反击了日本政府"购岛"闹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祖国领土遭受挑衅,抑制不住的愤懑、抗议与"反制",是中华儿女应有的激情,需要释放。这样的爱国情感弥足珍贵,需要充分珍惜保护。但是,文明守法应是公民的基本素质。损害同胞的合法财产,迁怒在华的日本公民,是极不妥当的。捍卫国家领土当然需要强烈表达,但同时也需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实质是"人治"文化。本文在界定了法治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由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法治文化的精髓及其构建路径,对于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社会转型期中国法治文化的构建路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以及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999.
深入开展法律教育实践,全面推行教育法治,有利于促进教育治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基于此,分析教育治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法治的重要性,针对关键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法治教育体系,以实现教育治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西部》2014,(38):22-25
<正>10月27日,四川省社科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来自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会议。专家们围绕法律信仰、法治文化、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农村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提出了诸多精彩观点。本刊摘录部分专家观点,以飨读者。四川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不管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国法制史、世界法制史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都是一次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转折和顶层设计,是国家治理的"第二次拨乱反正"。可以说"法治"的春天来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坚持问题导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