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刘跃进 《新远见》2011,(4):24-28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对我国国家安全的认识,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从重国际安全到重国内安全的转变,而且越来越重视国内存在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和危害。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不公不义现象和事实,  相似文献   
92.
声音     
中国新的粮食安全观主要体现三大方面的转变。它是以世界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世界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3.
《经营者》2010,(4)
赛手已经进入跑道,面孔还是熟悉的那几个——海格客车、宇通客车和大金龙,这里没有裁判,没有呐喊,观众们都隐在暗处,拿着望远镜  相似文献   
94.
文章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问题上在认识水平、内容把握以及热点事件理性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表现。经过检验,大学生的身份属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效果和实际工作效果以及威胁国家安全的热点事件的发生等影响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了解和认知。因此,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安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对全球化和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相当的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9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安全的研究和控制已日臻完善,但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操作层面上,对经济安全的研究仍然缺乏,特别是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改革过程中的失败所涉及到的经济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安全观。本文即拟通过对经济安全理论的研究学习,从改革实践出发,探讨企业改革中的经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7.
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职工的生命和幸福。核是敏感话题,“核无小事”。因此,核事业对安全要求更高,具备良好的安全文化是对核工业全体从业人员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本期特约生产一线核工业干部员工谈谈对安全的认识、感受和感悟,以期大家共同提高安全意识,搞好安全生产,不给幸福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98.
霍伟 《价值工程》2013,(20):186-187
针对近年来环境安全的研究现状,提出以大安全观的视角研究环境安全的问题,这一新的研究思路。环境安全作为广义安全的重要分支科学之一,其不再只是片面的"安全"问题或"环境"问题,而是一个突破传统安全思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于环境安全的理解需要人们理解非传统安全的思想,树立大安全观的理念。大安全观的实质是采用了一个安全的概念和视角,将只关注日益恶化的狭义环境问题上升到关注生态、资源、灾害等领域的广义环境问题,从而揭示了环境安全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99.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0.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粮食连续九年增产,但去年粮食净进口仍超过7000万吨,粮食自给率降到90%以下,突破了长期以来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的粮食安全目标。从今后的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粮食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而粮食增产的困难越来越大,进口还将增加,粮食自给率可能进一步降低。正确看待粮食进口增加,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对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