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财政金融   393篇
工业经济   279篇
计划管理   602篇
经济学   846篇
综合类   261篇
运输经济   38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654篇
农业经济   223篇
经济概况   44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君子竹 《证券导刊》2010,(31):48-50
低碳区域试点政策的出台,既体现了发展低碳的紧迫性,也凸显了政策制定者们对低碳所寄予的无限厚望。在如今低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刻,对低碳投资也是"高温"不减,众多投资者和机构竞相追逐,大力布局。  相似文献   
72.
正近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碳循环成为研究热点,而城市作为人为碳排放的主要发生区域,城市碳循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城市碳循环包括碳的输入和输出,碳的输入主要是以食物、能源、产品等形式进入城市生态系统,经过代谢,一部分固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形成城市碳库,另一部分返回到自然生态系统。过去的城市碳循环研究主要关注碳排放,随着城市碳循环系统整体研究的开展,城市碳储存逐渐得到关注。目前我国城市碳库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土壤碳库、植被  相似文献   
73.
我国企业完善碳信息披露,要做好碳管理、碳核算、碳排放报告和碳核查,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碳管理的业绩是进行碳核算、碳排放报告的基础,开展碳核算是编制碳排放报告的前提,碳核查为碳核算、碳排放报告提供了质量保证,碳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减少了碳核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4.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低碳城市?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  相似文献   
75.
化石能源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面对由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引发的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人们意识到在节能的同时还需要减排,减排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由于排放空间具有公共品属性,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减排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规避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实现可持续减排,以及如何将经济发展轨道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碳中性”。  相似文献   
76.
2009年12月26日下午,以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角色、企业绿色战略和低碳模式为内容的主题论坛,吸引了众多的参会代表和新闻记者。以下是与会嘉宾发言摘录:  相似文献   
77.
低碳之道     
《物流时代》2011,(2):18-47
2009年12月,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向全球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激励下,国内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纷纷确定并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以低碳减排的实际行动开辟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8.
本文基于Hardin的"公地悲剧"模型和孙绍荣的"捕鱼模型",分析了碳排放过量的治理问题,给出了惩罚和奖励两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研究发现,尽管罚款、增税等惩罚措施对碳排放过量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资金补贴、减税等方面奖励会更有效地促进企业实现碳减排。  相似文献   
79.
基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经济手段推动全球减排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也已成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的新途径。青海省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水电、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在碳排放交易的发展上拥有极为广阔的前景。本文对碳排放交易的产生背景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简要归纳,通过分析青海省碳排放交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全省碳排放交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文章运用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向量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80~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城市化和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长期影响,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短期效应。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依重要程度排序为:产业结构、城市化、能源结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