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73篇
工业经济   155篇
计划管理   335篇
经济学   491篇
综合类   202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148篇
农业经济   336篇
经济概况   30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31.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大学应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充分认识创建低碳校园重要性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低碳校园文化,落实全方位的低碳管理措施,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施,从文化、管理、科技三方面打造全方位的低碳型大学园区。  相似文献   
13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节能降耗,降低传统产业的排放,同时发展低排放的新兴产业,二是提升和再造生态资本,通过生态修复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应该充分认识生态修复实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33.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勋 《企业经济》2012,(6):178-181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而碳排放权交易正是最有效的减排制度。目前,该制度在各国已得到广泛实践,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适合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34.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depict ongoing trends regarding the transport system in Europe, to introduce readers to the challenges that Europe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face in the future, to show which strategies Europe plans to deploy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the transport system imposes on the overall system, and finally to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these suggested strategies to contribute to the objectiv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35.
雄安新区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促进作用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花  许文博  张宝安 《经济地理》2020,40(3):16-23,83
以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多中心源辐射效应叠加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分维值测算和GIS空间分析及比较为量化评估工具,采用反现实的研究方法(假设雄安新区没有建立是一种情景),通过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在2018-2030年有雄安新区和没有雄安新区两种不同情景下的低碳经济辐射情况,预评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①如果不建立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有加重之趋势;②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中间层级城市的快速成长,解决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从而改善京津冀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③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2025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有利于城市群整体的低碳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6.
森林碳汇:后京都时代减排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析指出森林碳汇较其他减排措施具有潜力大、易操作、见效快、成本低、对经济增长影响小、居民福利高的独特优越性,必将受到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措施选择的青睐。同时指出,森林碳汇不但包括换取排放中的造林和再造林的碳汇项目,而且包括抵消排放中的增加的森林碳库。分析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难点,指出森林碳汇必将成为后京都时代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7.
The Biofuel Controvers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ummary  About a decade ago, the main OECD countries decided to promote the use of biofuels so a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es, to contribute to energy self-sufficiency and to create additional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The introduction of mandatory blending requirements and lavish subsidies spurred fast adop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course of 2008, the already existing controversy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strategy culminated as the resulting upward shift in demand contributed to staggering rises in food prices on world markets. It is uncertain as yet whether this will tone done current ambitions among policy makers to expand biofuel production. The paper shows that high ratios of energy prices to food prices are needed to make biofuel production profitable without the mandatory blending and subsidies. Yet, even if food-based biofuels disappeared, the issue remains that rising high energy prices will promote intensified use worldwide of land for energy crops, requiring huge amounts of mineral fertilizers and putting nature under additional pressure. In policy terms, this defines three major tasks. The first is replacing the current excise taxes on energy carriers by a uniform carbon tax, so as to mitigat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n efficient manner, the second to prevent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oil markets from destabilizing food markets, as happened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tion of upper limits on the use of food for biofuel could prove effective here. The third, much wider, task is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 a partly biomass based energy production possible and sustainable, that is establishing fair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and user rights over the lands, while safeguarding biodiversity and soil fertility and maintaining adequate labour standards and living conditions, also during periods that these become non-profitable following a drop in energy prices. The authors thank Lia van Wesenbeeck for her comments.  相似文献   
138.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首先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内在变动规律,并运用基于OLS估计的Markov链模型预测了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得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而高效清洁能源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结论;然后通过路径分析方法对节能减排约束下能源消费结构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明确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碳排放量约束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直接影响较大,能源消费量约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能源禀赋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起着间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节能减排会对能源供给和能源利用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碳排放约束和能源消费量约束对科技发展水平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9.
文章选取中国CDM碳交易数量位居前列的十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对产业结构系数与单位GDP碳减排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困境与碳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式,探究出中国碳金融市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采用面板数据背景下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碳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某一区域碳交易规模的大小会对该区域产业结构系数起到积极的正向影响的结论。但是,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主要原因归根于当地文化、发展阶段与政策导向。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从制定碳金融发展战略、加大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碳金融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碳金融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0.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