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4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去年来,湖南省临澧县信用合作联社,深入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富民观念,围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格局,瞄准商品市场,全心全意帮助农民致富,更新服务措施,加大发放富民贷款力度。目前止,全县累计发放贷款12000多万元,其中发放农户贷款8600多万元,占信贷投放总额的51%,同比增长1.1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临澧县信用联社针对农产品市场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围绕县  相似文献   
10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信用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信誉和法律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03.
104.
一边是政府致力于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一边是金融机构减少农村服务网点、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转轨,农村金融困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民融资困境,各地涌现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试点。尽管从事金融类业务,这些试点的身份还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非独立金融机构。泥腿子能不能办金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提供了政策依据: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我们期待,这些来自农民实践的金融创新,能够在包容、开放、合作的社会环境下健康发展,为重建农村金融生态、助力农村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5.
农村专业化信用合作在资金来源构成上主要包括原始股、资本股、流动股、土地托管股等。在资金运用及风险管理上主要包括社员借用互助资金并履行严格程序;专业社购置农用物资服务于社员专业化生产;专业社资金季节性调出及管理;作为贷款担保的资金存放银行;作为风险准备金留存,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必须破解“三农”经济中的“金融抑制”现象.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之处在于深化信用合作,建立起合理、有效、流畅的资金融通渠道,使滋长于农的信用合作组织为农所用。  相似文献   
107.
起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这一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完善提高,特别是在“统”的层面亟待突破。要使极度分散的小生产适应不断变化的大市场,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面对拥有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8.
109.
2001年,福建省信用合作协会围绕“以支农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抓教育整顿,抓改革创新,努力开拓合作金融工作新局面”的总体思路,强化支农服务,积极改善经营管理,使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度明显加强,财务状况明显好转,全省实现扭亏增盈,税前盈亏轧差由上年净亏损8992万元转为净盈余3479万元,盈余面79%,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民贷款难问题逐步缓解;不良贷款抓降工作取得成效,比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业务运行已逐步走出低谷。一、加强信贷投向引导,实现支农出效益。去年初,省…  相似文献   
110.
抗日战争时期甘宁青三省农村合作社运动述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抗战前夕,我国农村经济日趋衰败。社会舆论均以“振兴农村”,“救济农民”为挽救危亡之途,农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