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60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2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1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放 《金卡工程》2010,14(8):254-255
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行为规范的准则,对于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具有"准法律""的职能,所以有人把公司章程形象地比喻为"公司宪法"公司章程不仅是实现公司股东权益的最直接保障,也是公司实施现代化法人治理的法律依据。在现实操作中,违反公司章程现象却不少见,但是能够得到有效救济的却不多。因此,本文尝试在分析公司章程的重要性、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就违反公司章程的法律救济做简要的探讨。浅薄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2.
公司章程的法律特征是: 一、是公司股东意志的集中反映或体现,是实现公司股东权益的最直接的制度安排和保障: 二、是公司设立时必须具备的法定文件和最主要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53.
李晨 《上海企业》2010,(12):98-99
李晨律师:您好!我是某公司的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公司共有八名股东。今年11月初,公司其他七名股东在没有通知我参加的情况下擅自召开股东会议,形成了所谓"选举股东陈某(另一股东)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的决议。我公司章程规定,更换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须经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相似文献   
54.
"公司组织大纲与公司章程"的双语翻译是笔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该体裁的翻译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语篇分析、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了该类语篇的功能、类型以及语言特点,探讨了这些语篇特征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并提出该类语篇翻译对翻译教学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不同,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我国缺乏私法自治文化理念的熏陶,在很长一段时间使得公司自治被忽视。修订后的《公司法》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章程的自治空间,但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必要。区别公司类型以及公司章程的记载内容,确定公司章程自治的界限,放松管制,以便公司更好地实现自治。  相似文献   
56.
高房价问题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关注,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制度存在制度缺陷外,另一方面也和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紧张有关。房地产企业由于对资金需求相对较高,因此如何设计有效地融资方式以解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题,是其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公司法》具体条文进行分析,意在说明《公司法》的灵活性和其体现的个体主义立法思维,并说明个体主义立法思维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57.
如果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几个发起人在设立协议中约定:设立协议的内容与公司章程规定不一致时,以设立协议的内容为准。这种设立协议的条款能生效吗?如果在公司章程中规定给股东一部分股权,实际该股东是零出资,又想让其享有股权,只能分给他一部分出资额,是否可以另外约定股东之间的实际出资比例,可以以设立协议的方式约定吗?那这协议的效力和公司章程的效力以哪个为准呢?  相似文献   
58.
我公司于2006年7月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当初约定由A.B.c三个股东出资,其中A出资1 50万元,占50%,B出资120万元,占40%,c出资30万元,占10%.并且也按此签订了公司章程,设置了股东名册,办理了工商登记,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是股东B并没有实际出资,公司章程等登记资料上也不是B亲自签名.因此.B也没有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我公司也没有将其作为股东看待.  相似文献   
59.
高丽霞 《会计之友》2012,(16):102-103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法定权利,是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请求权。相对于实务中出现的因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提起的诉讼而言,我国《公司法》中对其规定还比较粗陋。由于我国《公司法》中未对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可能造成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归纳总结部分优先购买权不宜行使之缘由,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思路,以便对实务中出现的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0.
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但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带来严密的管理。国有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企业的制度建设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首先,要重视管理制度的渊源性。换句话说。公司其他所有的制度都应从公司章程引申出来,也就是都应能够在公司章程中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