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责任造人     
正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的种种潜能的承担者,人的最深刻的本能之一,就是渴望通过强有力的、有效行动,把种种潜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这是人性意义上的"内驱力",但人生的短促历程很难将其充分实现,即使在极为顺利的环境中也是如此。要摆脱由此纠结而产生的苦恼和不安,唯  相似文献   
32.
在历史教学中,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3.
移动供应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随时随地收集市场数据,进而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成为零售业打造移动供应链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34.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有很多制约障碍需要突破,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本文试从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内驱力,经济转型理论支撑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战略和产业升级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5.
对员工的管理,即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艺术,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果能够巧妙的运用好心理效应,必然会点燃员工的激隋,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聂建峰 《魅力中国》2013,(13):224-224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7.
《中国物业管理》2011,(11):14-15
<正>寄语集团提倡"文化兴企",人的力量和创造性源于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内驱力也源于文化,厚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经营是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而且也容易被员工所自觉接受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38.
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热点论题,但观测点主要在教学运行系统内.考察国内部分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情况,重点从院校自治方面,用经济驱动力来解决教学系统内的质量问题,具体从直接影响教学的办学经费分配模式入手,科学设置考察点,形成有效的教学单位保证教学质量的内在驱动力,截断"教学与投入-考试水平"交替下降的恶性循环,避免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对形式的管理",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避免"公共的悲剧".从宏观方面,提出用"经济人"假设完善国家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9.
几年来,民航服务工作大致.上经历了微笑服务、标准化服务、精品服务这样几个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基本方式也大致是至上而下的运动推动式。不可否认,通过这种方式对我们民航服务质量的提高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还存在服务工作时紧时松、服务质量时起时落的现象。笔认为,改善服务仅靠外力推动,缺乏内驱力,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新服务理念。民航作为  相似文献   
40.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