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178篇
工业经济   170篇
计划管理   318篇
经济学   481篇
综合类   151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270篇
农业经济   205篇
经济概况   425篇
邮电经济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142.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整个行业的发展从高速转向高效,而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得益于好的装备,另一方面就来自操作设备的技术工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说,"‘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是针织协会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行业从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转变成一个高效发展的行业,突出效率对行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论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6.
在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邮政、电信企业在县以下分支机构重构邮电合一代办制,适逢其时。 笔者认为,重构邮电合一代办制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有利于将改革的主体对象转换为改革的主体动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员工的心理落差逐渐显现出来──由改革的主体力量到面临下岗的巨大压力。以江苏省丹阳市电信局为例,目前农村各支局的固定工已经很少,大都是原来的代办人员和近几年招聘的临时工。1995年,省管局以财务并帐的方式吸纳代办集体为国有邮电的一部分,使他们成为“二等员工”,也吃上了“大锅饭”。如今,实…  相似文献   
147.
宋博 《中国邮政》2008,(6):36-37
2007年,济宁局把项目外包作为减员增效、转变经营方式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大胆突破,不仅带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且有效规避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初步的经验。全市累计实施外包项目12个,共涉及16个岗位;半年累计减员634人,其中业务外包减员355人,占减员总量的56%,劳动生产率提高1万元/人。  相似文献   
148.
我国的棉花生产,自1984年总产实破1亿担皮棉,创历史最高纪录后,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连续几年产量下降徘徊,供需缺口日趋扩大。1989年,国家在外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被迫进口原棉400万担。但仍未解决棉纺企业“吃不饱”的问题。1989年,由于市场粮价居高不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植棉的比较利益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棉农的积极性。尽  相似文献   
149.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直接产出效益低的产业,由于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的农业资源(如土地等)少,造成团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规模小,效益差,结构调整困难,逐渐失去发展动力和后劲,已经无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该文主要就目前团场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影响兵团团场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兵团各级要着力创造有利于团场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0.
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建新 《中国农史》2001,20(1):57-67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而农村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单纯经济总量的增长不是最重要的,它往往被当代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增长没有发展,或谓之为“没有发展的增长”。本文主要根据陈翰笙等老一辈学者30年代保定11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和河北省统计局关于40年代同一地区的追踪调查资料,力求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农民家庭的农副业生产与收入入手,试着计算出冀中地区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包括工副业所占比例,进而从一个方面反映民国中后期北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