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85篇
工业经济   45篇
计划管理   184篇
经济学   113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63篇
贸易经济   139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257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正>平遥古城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和山西省著名的旅游品牌,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人类精神承载的依托。为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应协调好文化遗产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既需要考虑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标准,又需要考虑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还需注重社会参与和持续监测评估,以达到文化遗产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了平遥古城文化遗产及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旅游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平遥古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张益军 《浙江经济》2022,(11):60-61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名城保护作出有益探索”嘱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千年古城复兴”工作部署,立足“千年古城、文化名城和东方水城”城市定位和古城申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古城保护利用“绍兴模式”。近年来,绍兴专门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颁布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精心编制古城保护利用相关规划,设立古城保护专项基金,谋划生成“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计划五年内投资362.6亿元、建设50个项目,目前已投资215.9亿元、实施25个项目,绍兴名人馆、大禹纪念馆、徐渭艺术馆、青藤书屋等标志性项目已建成。2019年以来,古城共接待游客391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7.9亿元。2021年,绍兴成为“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全国研学旅行十大热门城市。  相似文献   
993.
文娜  裘缘 《浙江经济》2023,(6):65-66
<正>在安吉,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人文底蕴与自然生态相互媲美;在安吉,既能感受经济活力与诗意生活,更能“裕”见美好与未来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坚持“生态立县”,逐步探索出一条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在安吉,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人文底蕴与自然生态相互媲美;在安吉,既能感受经济活力与诗意生活,更能“裕”见美好与未来。  相似文献   
994.
995.
曾几何时,喧嚣聒噪的商业噪声打破了一座座古城的悠远宁静。走出噪声困境,回归古城的高保真声景,还原完善古城视听面貌,建立古城的绿色“声”态景观,从而助力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品质提升。以基调声、信号声和地理声标等声景要素为基础,以媒介空间理论透视古城声景的四个空间,运用空间感搭建物理声景,艺术性呈现人文声景,沉浸式体验虚拟声景,声音名片彰显地方声景,从而让古城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实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正>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对传承大无畏的奋斗精神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分析了台儿庄古城旅游发展优势,探究了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文旅融合视角下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促进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阆中古城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文旅资源丰富,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庞大的消费群体,但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旅游者呈现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然而阆中古城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旅游形象感知不明显、收益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打造阆中特色文旅IP、开发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项目、设计文创产品、探索“古城+乡村”旅游新模式等措施,旨在增强古城核心竞争力、优化旅游体验、传播城市品牌,进而推动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黄清燕  白凯  杜涛 《旅游学刊》2022,37(2):14-30
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旅游和健康本源上存在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学及其交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旅游地如何促进旅游者健康体验、幸福感甚至社会福祉,是亟待回答的学理和实践命题。基于此,文章将旅游地日常生活与旅游者健康体验联系起来,以丽江古城客栈主与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明晰旅游情境中日常生活对于旅游者主观健康体验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从空间、时间、社会实践3个维度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新范式与典范形态,建构了环境、日常生活与健康交互新面向;(2)旅游地日常生活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社会和心理多重资源,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三维康复性意义结构;(3)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是在旅游者与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关联中建构的,并从生产与消费两端对康复性意义进行共同塑造与整合。研究从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实证分析回应了旅游、日常生活、健康体验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也为旅游业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99.
李绒  冯楠 《西部旅游》2023,(4):47-49
旅游地生命周期可以揭示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文章探讨四川阆中古城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和旅游接待人数预测可知当前四川阆州古城旅游发展处于巩固阶段,并通过多种模型预测2027年的旅游接待人数,进而针对景区所处的阶段,给出了促进阆中古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丽江古城是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于一身的旅游景区。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危机,如商业化氛围略显浓厚,原真性体验活动深度不够,业态构成和空间布局不合理等。对全域旅游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行研究,并从五方面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运用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中,包括建立全域旅游观下的生态保护新格局,依据全域旅游规划调整古城业态和优化空间布局,融合全域旅游资源要素并打造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