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3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02篇
经济学   97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2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1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就业难题破解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实语境下,推进农民工就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农民工自己协同作战,四位一体,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2.
《现代经济》2013,(8):73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多达699万,创历史新高,所以今年也被公认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的二十名在校学生,放弃安逸的暑期生活,选择提前"从业"。他们利用暑期深入中国移动进行行业挂职,结合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训练,向"就业难"问题发起挑战。  相似文献   
123.
独立学院因其发展时间不长,底子薄,优秀教师数量有限,再因理工科类院校在法学专业方面的先天性不足,导致了理工科类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笔者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简单剖析了理工科类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4.
本科生毕业论文体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就业难"又折射出毕业生创新创业素质的缺失,要做到既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又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围绕"让毕业论文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新思路,以证券特色专业为例对毕业论文体制围绕新目标进行修正,以论文体制的就业导向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高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5.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二元分割,劳动力流动成本高,大学生为留在层次高的地方和部门就业,不仅客观上造成教育过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有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进行适度扩招、发展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供给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6.
时下,正当不少大学生感叹就业难、赚钱难时,一个仅读过两年技校的西北女孩,却从“E时尚”中发现商机,在短短4年内赚了170万!她设计的个性鼠标垫不仅卖遍北京、上海等,而且飘洋过海卖到了国外,连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采购商沃尔玛都打电话向她订货……  相似文献   
127.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旧住宅区物业管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物业管理将保持快速发展,对增加就业将进一步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十二五"期间就业形势严峻国务院《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  相似文献   
128.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而解决学生就业又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是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并且能直接上岗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高职教育的追求目标。本文从分析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来论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9.
周兵 《魅力中国》2011,(14):382-382
据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是年年急增,到2011年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60万人,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将更加严峻和突出。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为了真正解决就业问题,整个社会都呼吁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急需人才的基层就业,希望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解决人才流向、分配的极度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0.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解决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是企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钝化矛盾,解决缺工问题,有效促进就业?江苏省如皋市人社局创新的劳动力"回(外)引"模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