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3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02篇
经济学   97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2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1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内男性人口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多于女性人口所占比重,而由于体力、智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女性就业率远低于男性就业率,在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本身男女比例相对失调的师范院校中更是如此.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由女性毕业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和社会因素构成,解决方法主要有调查分析、适当调整、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42.
齐昕 《中国外资》2013,(20):288-289
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长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城镇就业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就业难的成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找到就业难的基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大学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也是经济建设中的稀缺资源,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从业人员37-40%,而我国占5%.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然后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4.
随着暑期毕业的临近,“大学生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今年大学生就业之难,显然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这种趋势如果发展下去,将带来一系列深重的社会问题。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加剧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45.
在传统的高校就业工作的课堂中呈现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对于高校就业工作的工作者来说,挖掘其内在原因并力求改变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王妍 《企业家天地》2010,(2):139-140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本身的教育观、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还有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等因素,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是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7.
1月7日,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举行,全国共165.5万名考生参加,是全国考研人数连续第三年增幅超过10万人。分析认为,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攀升是导致考研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京华时报》1月8日)  相似文献   
48.
“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多年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殚精竭虑,采取免费职介、专业培训、购卖岗位、减税免费、发放补贴等一系列切实措施,使就业形势得以平稳。但现实是,就业依旧是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各地依旧在感叹“就业难同时存在招工难”。这是为什么?应该说,现今采取的各项措施大多是及时有力的,但总觉深度不够,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我们没有重视对就业渠道的“清障”。因此,认真梳理一下当前工作的突出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9.
当前,鞍山市农村部分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为此,鞍山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组织人员深入“三县、一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并针对当前鞍山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0.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农民工的“转化”,即由亦工亦农转向全职非农、由城乡流动转向融入城市、由谋求生存转向追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