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445篇
工业经济   149篇
计划管理   905篇
经济学   656篇
综合类   224篇
运输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554篇
农业经济   71篇
经济概况   35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简单浏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概况,便可发现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风起云涌。据统计,截至2002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就发生325家464例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事件,其中控制权成功转移的有310家411例。以全部个案计,控制权转移2次及以上的有105家,占32.41%;以成功个案计,控制权转移2次及以上的有77家,占24.84%。  相似文献   
92.
丁新娅 《新理财》2004,(12):33-38,40
从2000年开始,一场造系运动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骤然掀起.据<新财经>的调查和估算,在截至2003年底的近3年时间里,已经有近40家资本系浮出水面,其涉及的关联上市公司达200余家.  相似文献   
93.
刘浩  孙铮 《会计研究》2005,(12):3-8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所有权理论出发,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其制定权的归属提出经济解释。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制定权的归属缘于降低交易费用的需要。为什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有学者从索取权出发进行了分析,本文则从控制权的角度进行了讨论:为了遏制经理的“特定控制权收益”,政府拥有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而经理仅拥有了在会计准则框架内作出会计判断的权力。本文认为控制权角度的解释在以股份公司为主的经济环境中是更加有力的。  相似文献   
94.
几年来,不完全合同理论作为一种分析企业理论的重要分析工具,逐渐成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对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但依旧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在不完全合同视角下对我国的公司管理规则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从不完全合同理论视角下公司治理规则的基本框架和完善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并简述了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意义,希望对我国不完全合同理论的研究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95.
大股东是指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拥有半数以上的有表决权的股东,也称为绝对控股股东,随着公司股权的分散化,持股未达到半数以上的相对控股股东也能有效地控制公司董事会及公司的经营行为.我国《公司法》将控制权赋予大股东,并实行一股一票和简单多数通过的原则,第一大股东,无论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其在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及在选举董事上实质上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一现象也被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96.
<正>目前,"僵尸企业"的处置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亟需进行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有助于揭开"僵尸企业"重组的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重组后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此,在"僵尸企业"重组中,国家应该加强对投资重要性的考量,关注产权的安排,在有效防范私有企业被套牢的前提下,应将剩余控制权在私人资本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更合理地分配。  相似文献   
97.
杨鑫 《云南金融》2011,(2X):118-118
家族企业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不得不提的一部分,美国《商业周刊》一次调查显示,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当中,有177家属于家族企业。他们都在经济市场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也是世人畅谈不衰的谈资。本文将试着从中国文化和经济政策体制的背景探讨中国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8.
公司治理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这种观点出发,公司治理研究经历两个阶段:所有权分散下的公司治理问题以及所有权集中下的公司治理问题。作为公司治理前提的代理理论,其发展也经历两个阶段。在对两个阶段的公司治理研究简要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研究证据,指出我们普遍接受的公司治理研究前提和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合理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99.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获得协同效应,为股东创造财富,往往会选择同行业并购或者跨行业并购,从而实现市场占有率提升、业务范围扩大等实际利益。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股权结构的设计就关系着企业利益的导向。本文对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公司法》的董事会、股权大会的规则规定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两种控股方式在企业内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进行股权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张天兵 《董事会》2011,(2):103-103
国美控制权之争和唐骏学历风波两个案例的背景大家都比较熟悉。在前者中,大众认为问题出在国美的职业化经理人身上,而黄光裕是一个受害者。实际上,黄光裕将国美这样一个上市公司作为其操纵的一个资本平台和长期获利的手段,其反应的其实是个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