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53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学家说,所谓现代化生活,就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牢牢地系在“链子”上,大家必须服从指令。当然,你可以做适当挣扎——但这一切必须是在“链子”上做。管理学家说,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社会中,最能把大家牢牢“拴”在一起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链子”。  相似文献   
92.
《走向世界》2005,(2):F006-F006
在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的黉山南麓.有一个完整保留明清风格建筑的古朴村落,这就是诞生了清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乡——蒲家庄。  相似文献   
93.
汪黎 《理财》2012,(1):63-65
俗话说“二十八,贴嘎嘎”。“嘎嘎”即指红纸年画。春节贴年画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东汉文学家蔡邕在《独断》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晋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另据《李世民列传》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  相似文献   
94.
《中国金融家》2008,(1):110-11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个“答对钱联”的故事,十分有趣。在他贬居永州后过生日时,一些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柳宗元站在门口迎接。有一位同乡朋友存义恃才傲物,对文人崇拜柳宗元感到愤愤不平,他故意带着装有三枚铜钱的礼盒前来祝贺,盒内还放着半幅对联:“三枚铜钱恭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  相似文献   
95.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孟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则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其意思是说,大凡事物不平衡时,就要发出声音。草木本无声音.风吹动它便发出声音。水没有声音,风激荡它发出声音。人们发表言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96.
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书学欧阳询,谨守法度,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有以其与刘墉、成亲王永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  相似文献   
97.
赵月斌 《走向世界》2011,(28):18-22
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地,向来文脉昌盛、人才辈出,堪称文学大省。众多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思想家、文学家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壮丽图景,亦为近现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山东的文学事业一直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8.
于世海 《商业科技》2011,(22):106-106
在大文学家罗贯忠的演义下诸多历史人物为世人所熟知。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关羽无疑是将星闪耀,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人。关羽(7-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刘备势力的重要将领,汉寿亭侯。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护法神伽蓝菩萨。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民间尊称为“关公”、  相似文献   
99.
黄蔓 《魅力中国》2010,(20):219-21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奥秘的探求。他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不可避免地在诗词中透露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他又不断调适自己,寻求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通达的处世态度,又让人看到他乐观的一面。乐观和悲观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性情的“文学天才”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苏东坡之所以超然旷达,是因为他天生与佛、道两家有难分难解的因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而且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阵,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倾心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一生漂泊无定。但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  相似文献   
100.
吴增祥 《走向世界》2009,(16):87-89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孝堂山是一座低矮的山丘,高不过200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但是它是一座很有名的小山.它之所以有名,倒不是因为有仙,而是因为山上有一处蜚声国际的汉代墓石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