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53篇
经济学   49篇
综合类   35篇
贸易经济   13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53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李广超  钱广镇 《魅力中国》2013,(22):162-163
中央一直在强调要合理消费.提倡科学消费,特别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更是出台了八项规定。大学生消费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个性,科学消费观的养成,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自己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消费观如同世界观一样,是人们对消费行为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这种观念受到民族、地区、社会的影响,是从个人出发对消费行为做出的选择。消费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我国青年人的消费观从改革开放前的勤俭节约转向了改革开放后的享受消费,从购买模式的实体化到如今的网络化,甚至,军校学员也已经成为消费购物的一支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3.
新世纪以来,用消费支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休闲需要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有必要从消费的角度对我国居民的休闲活动展开研究。文章分析了休闲与消费联结的背景与条件,探讨了我国居民的休闲消费观和休闲消费需要,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国内休闲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4.
树立生态文明消费观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消费观是以适度消费为特征,以实用节约为原则,把人与自然放在同等的地位来思考,追求基本的生活需要,崇尚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消费观,要求促进全面发展的消费、形成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注重公平的消费、形成和谐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低碳消费、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理念,以此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定式,减少对自然不合理的需求,从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5.
工业革命以来,艺术设计的理论不断在发展,其中"消费主义设计"理论对艺术设计的深入影响,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理性、科学、健康的消费观的倡导,该理论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艺术设计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而艺术设计与消费观念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26.
消费是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通过经济途径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消费的过程体现着这个社会的经济水平、价值取向与文化等诸多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他们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并对整个社会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以及消费特点对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7.
王晨霞 《时代金融》2012,(14):120+123
当代90后普遍消费需求旺盛,购买能力强劲,有明显的品牌意识,并且网络依赖度大。而他们将成为中国的消费大军,因此,如何研究分析他们的消费观,并赢得其青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90后消费观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强调其对企业营销发展的启发。  相似文献   
28.
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历史使命两个方面分析加强当代大学生节俭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从“加强节俭认知,形成科学消费观”、“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内化节俭认知”、“增加心理资源,抵制消极思想和物欲”三个方面加强当代大学生节俭教育。  相似文献   
29.
怎样提高加油站便利店的销量?加油站便利店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来往车辆对应急商品的需求,而是开拓了另一个市场。可显而易见的是,相较于普通社会便利店,我们在培养顾客消费习惯上遭遇更多的瓶  相似文献   
30.
《网际商务》2011,(7):48-49
如果将那些在香港已经上市以及准备上市的奢侈品做一个表单,你就会发现它们的司马昭之心。普拉达(Prada)、Coach、巴宝莉(Burberry)、JimmyChoo,无沦哪一个名字,都足以让中国的新富们疯狂。脱掉了冷傲的外衣,它们用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着中国有钱人。这一举动的背后暗藏了另一个潜台词:“此地人傻、钱多、速来。”几千年来,炫富的劣根性让中国人的消费观陷入一个怪圈,同时出现了一个无限延伸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