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58篇
计划管理   108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逐渐增长。而许多露天以及近地表的矿产资源基本被查明,而在地表浅层找寻大型的矿床的难度越来越大,而随着资源需求量的增多造成矿产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加剧。为了缓解资源需求问题,必须向深部寻找矿源。在地壳的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矿源勘探潜力,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是深部找矿成为了可能性,也是目前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具有勘查深度大、勘查精度高以及高分辨率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实例来探讨地球物理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2.
山东省招(远)-平(度)断裂带是胶东地区金矿非常重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区内矿床约50% 赋存在招平断裂带上,在招平断裂北段新发现的金矿体延伸至深部-2173 m标高,因此研究探测招平断裂深部的有效物探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招平断裂中段采用高频大地电磁法(EH4)低频探头探测方式探讨了招平断裂深部探测的有效性及应用效果.经5条剖面113个测点测量,反演深度达2500 m,推断的深部招平断裂与10个已知钻孔控制的断裂对比分析研究,推断的断裂视倾角最大误差为5°,推断的断裂深度相对误差为3.6% ~8.2%.说明采用高频大地电磁法低频探测方式是探测招平断裂深部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3.
本文分析了陈四楼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受顶底板砂岩水影响较小;在开采中,间接的充水水源为太灰上段岩溶裂隙承压水,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的地段,太灰岩溶裂隙水会通过断层而溃入采场,其涌水量在大于60小于120m3/h。在构造条件比较简单的地段,太灰岩溶裂隙水对回采是无影响。太灰岩溶裂隙水建井的初期对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底板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工作面涌水量得到控制,太灰含水层对生产影响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4.
坚硬覆岩下煤层开采,易产生覆岩离层水涌突,因此对深部采区覆岩离层水害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东滩矿六采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离层水涌水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采区钻探等基础地质资料,对影响覆岩离层水涌突的7个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对东滩矿六采区煤层开采覆岩离层水害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对东滩矿深部采区-六采区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5.
煤矿深部开采巷道与浅部巷道的主要差别是围岩存在破裂区,也是深部巷道支护的重点之一。由于破裂区的存在,巷道支护应以护为主,防止围岩破裂范围扩大,巷道失效。理论与实践证明巷道底角采用弧形,加强断面底角与肩部等关键部位的支护强度,使巷道整体收缩变形,可有效防止深部巷道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6.
文章结合当前深部矿井开采的实际情况,对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破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固定与支护实践方法,实现煤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7.
杜勇 《科技和产业》2022,22(9):314-319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复杂构造区岩巷冒顶、底鼓等支护失效问题,以袁店一井煤矿深部复杂构造区失修岩巷为工程背景,提出高强锚注综合控制系统来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典型岩巷高强锚注综合控制技术方案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强力锚固约束支护技术方案以及锚注一体化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具体“高强锚注”主动支护技术方案,并且在103大巷进行现场试验。后续监测表明支护效果良好,切实解决深部大规模复杂构造区岩巷长期稳定性控制难题。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深部复杂构造区岩巷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8.
燕山运动中晚期,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以伸展构造为主的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小秦岭矿集区形成了典型的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迁移到幔枝构造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矿。北矿带是小秦岭幔枝构造主要成矿区之一,进入燕山运动晚期,幔枝构造中断裂活动相当强烈,同时沿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以及多金属矿床。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断裂构造应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它们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往往成为重要的成矿储矿有利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深部地质勘查发现,地表沿区域性主干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在一定深度上其成矿蚀变构造带却是串连在一起的,整个沿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统称为某某某超大型金矿。每个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着一个超大型金矿带。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杂岩上涌(隆)→上部盖层向外拆离滑脱→幔枝构造逐渐形成→断裂构造体系由压扭性转变为张扭性→含矿流体沿断裂贯入→成矿物质冷却结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