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165篇
经济学   58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123篇
经济概况   5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41.
薛乾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8-135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城乡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转型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需。通过对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数据思维理念和城市规划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城市问题。因此,以智慧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为主线,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背景概述、智慧城市规划方法与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3个框架,对传统城市的框架进行丰富和补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数字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2.
国土空间是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经济活动的关键载体,特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速度都离不开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在民族地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工作,能够有效地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文章探讨了在民族地区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的意义,提出了民族地区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即“一二三四”(“一个树立,二个加强,三个投入,四个战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3.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规划编制所需要的一张底图,而基数转换又是这一张底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2020年度的变更调查数据,以西北某市为例,讨论基数转换面临的问题,详述现状与管理的差异,通过利用管理数据校正现状调查,形成真实可靠的规划基数。在“三调”工作分类与规划用地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分析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4.
提升空间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随着智慧社会的到来,不断丰富的数据源已经成为感知和理解城市空间的有力武器。城市空间治理作为空间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目前仍缺乏统一协调的框架来应对其面临的失效、失序、失衡问题。这促使数据驱动成为未来治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从而深刻推动了空间治理由经验式向科学式的逻辑嬗变。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潜力有助于强化城市空间治理在不同单元、不同层级、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文章提出数据驱动的城市空间治理需要基于海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打造互联互通的数据管理平台与刚柔并重的指标体系;进一步,通过构建城市安全格局和功能格局明确城市空间发展基本框架,利用城市智脑平台形成空间监测、评估、模拟和决策全流程的智慧化治理框架,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协调、公平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45.
研究目的:探究“双碳”目标下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的完善路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领域相关立法并未系统地融入“双碳”目标,也未将降碳、生态修复问题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制度进行统筹安排,存在规范性困境、体系性困境与机制性困境。研究结论:需对国土空间治理进行理念调适,以偏向规范主义的明确性立法理念促进法体系的逻辑统一,以偏向功能主义的适应性政策理念指导利益分配与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将“双碳”目标贯彻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机制,强化国土空间立法与环境法的协同,实现国土空间治理核心制度的整合与基础保障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446.
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从空间上明确生态保 护的重要区域是生态保护政策落实的关键。“双评价”指南 中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主要针对省级尺度,缺乏市县尺度 的修正和细化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探索了国土空间 规划背景下市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基于江夏区地域 特征,选择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流 失敏感性和内涝风险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物种”维度优 化生物多样性维护评价方法并利用InfoWorks ICM水动力 模型探索内涝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单项评价结果得到初判结 果;结合政策性生态保护线、自然保护地和重要自然要素修 正初判结果。结果表明:江夏区生态保护极重要、重要空 间面积分别为565和220km2 ,占区域总面积的34.2%和 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