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21.
罪犯教育是监狱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以及步入新世纪的时期.强调罪犯教育的人本化,是科学化行刑.有效地教育改造罪犯,使之顺利回归社会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监狱体质和基层监狱民警的素质建设,大力推行罪犯教育的“三化”建设.努力推行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22.
一起高智商保险诈骗案,案情复杂,手法多样,情节恶劣。罪犯虽已绳之以法,但留给保险企业在内控机制、信用建设等方面更多的深思。  相似文献   
23.
最近,我参加了市分行组织的参观临沂市检察院警示教育展览活动。在那里,一桩桩教训沉痛的腐败案件让人警醒,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忏悔令人叹息;在那里,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声警示钟,每一名罪犯都是一份活教材。高墙铁窗下,哪个罪犯不后悔?阴暗的囚牢里,谁不怀念温暖的阳光和自由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24.
3年前,他向警方举报了一起抢劫案,警方根据线索将此案告破。不料,所举报的案犯竟然从警方眼皮下逃脱,随后疯狂报复举报人,乃至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残忍剁下举报人的双手。后来,罪犯被执行死刑,但举报人失去了劳动和自理能力,他认为警方涉嫌渎职,要讨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25.
谢苗苗 《金卡工程》2008,12(6):74-74
2008年03月20日南方周末刊载了《拘役罪犯为何“回家”难》的小篇“现身说法”,作者是一名看守所民警,文中说:春节前夕,四川郫县的一位妻子向看守所提出申请,要求批准被判拘役的丈夫回家团聚。不料,她的申请揭开了拘役刑罚执行中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范玉 《金卡工程》2010,14(1):126-126
人权保障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保护人权作为主要条款,既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回应,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作为特殊群体,罪犯的人权问题却值得研究,一方面,罪犯与普通公众一样应该有基本权利;但罪犯人权与社会公众人权在由于其特殊地位也应当有区别的。本文拟从保障自由刑罪犯人权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加大监狱干警执法权保障力度等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改革罪犯行政处罚及刑事奖励制度、实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等途径,形成监狱人权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27.
为了发挥社区矫正实效,探索教育改造的科学方法,上海刑罚以“两减少两扩大精神”为宗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拓展对非监禁刑的适用。“两减少政策”的贯彻实施,无疑对社区矫正和监外执行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8.
作为处在社会特殊条件下的特殊群体的犯罪之人,其人权状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监狱罪犯人权保障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社会民主和法制健全与否的重要尺度,也是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棘手难题。我国在罪犯人权保障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监"的法治理念,我国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9.
今年,云南"2·23"特大杀人案震惊了全国。由于案件的影响重大,中国公安部于3月1日发布 A 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人民币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3月15日,海南三亚公安机关在得到准确的举报后迅速出动,成功抓获马加爵。而这位举报有功的三亚市民在次日举行的奖励仪式  相似文献   
30.
赵莹莹 《魅力中国》2010,(21):120-121
“矜老怜幼”的恤刑思想历来是我国传统的用刑思想,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历代法典中对老年罪犯从宽处罚几乎都予以了规定。我国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来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的权益,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关的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条例。对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在理论界也已经形成共识。但遗憾的是,我国刑法在立法中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殊性,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了从轻从宽原则,却没有规定老年人犯罪的特殊刑事责任,似有不完善之处。因此,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视角看,无论基于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还是从解决老龄问题、实现刑罚的目的考量,都有必要增设老龄犯罪从宽处罚与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及规定。在本文中,笔者试着在当代法治语境中对老年罪犯从宽处罚的法理基础与现实意义,以期能对老年罪犯的立法起到些许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