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53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5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首次集中论述了关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针对杜林吹嘘他的真理是"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恩格斯通过讨论人的思维能力来加以批判;针对杜林提出的"永恒真理"的荒谬性,恩格斯科学地阐述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2.
爱因斯坦在对人类认识活动的批判性考察中,对科学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概念,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认识表现为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经验的活动过程。在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或"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经验中包含的"实在"内容是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根据。在科学的幼年时代,从经验到理论的途径是归纳和抽象;而在科学的成年时代,从经验到理论的途径只能是思维的自由发明和创造。通过对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中的经验概念的研究,既能够搞清楚人类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也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3.
《商》2015,(28):57-58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而言是实践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发展的历史、认识结构与实践结构具有同构性。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实践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的开山之作。对《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来解读,可以凸显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用不同的相应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从认识论上讲,正确认识农业的特点,是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课题之一。我们要把深化对农业特点的认识,与深刻理解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与进一步创新完善我国的“三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5.
从海德格尔生存一存在论的视域看,一方面,由于一个物质性对象和一个关于它的陈述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从而二者无任何相互“符合”的可能。那种认为真理是理智与事物或是事物与理智相“符合”的传统观点,其最切近的起源是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信仰。另一方面,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主、客体的对立仅仅发生在反思的水平上,从而对世界的理论认识只是人在世的一种派生模式而不是人们直接经验到的一种基本事实。正由于“符合”论真理观不能以一种存在论的方式去思考“世界性”,从而世界也就不可能被正确领会为此在存在的一种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它对科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学到儿童教育,无不从之得到一定的教益。但是作为一种认识论,它所影响的领域首先是哲学。本文主要从他对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的新总结角度来分析和阐述它对认识论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7.
程春凤 《活力》2005,(9):91-9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感性认识具体划分三种形式、三个阶段,即感觉、知觉、表象,事实上,认识的个性、差异性、多样性并非发生在感性认识形成之后的理性认识阶段,而是从认识的感性阶段就开始了。人的认识在形成感觉、知觉、表象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就很少有最一般的形式了,这些具有明显的个性和差异性的成分会发展和积淀,生成非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8.
李凯尔特发展了狄尔泰、文德尔班等人对价值和意义的探索,而提出"价值联系原则";马克斯.韦伯进一步明确了"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在近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实际上,它们背后所关涉的是认识的中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孙歌 《开放时代》2009,(5):5-23
中国社会既定的三种东亚视角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其高度抽象性。这使得它们具有某种脱离历史的静态性质,从而无法处理历史过程中的种种差异,也无法应对历史的流动性。在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社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突出地表现为东亚论述在东亚地区不同社会里并不具有同等的思想功能。形成东亚不同社会之间历史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冷战。一方面,东亚是美苏在冷战时期的重要战场,这意味着东亚论述难以无视冷战历史;另一方面,东北亚部分区域恰恰又在抗衡冷战结构的意义上履行了自己的历史功能,这意味着东亚论述与冷战视角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0.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李嘉图的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倾向成为"李嘉图恶习",它指在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假定下进行抽象的思考,建立抽象的模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李嘉图恶习"来探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