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2678篇
工业经济   219篇
计划管理   1170篇
经济学   1929篇
综合类   533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093篇
农业经济   186篇
经济概况   184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1515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1728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429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3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以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本研究参照IMF提出的相关指标,并考虑到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经济特征,从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控制一般物价水平的必要性、经济结构的完善性、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健全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及央行准确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得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实施该货币制度的条件。并提出更彻底的制度改革将会确保中国成功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从而使得宏观经济运行处于稳定的价格水平因而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982.
研究通货膨胀持续性对中央银行制定应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检验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结构性特征时,传统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建立在截面之间同质性和独立性假设之上,往往因截面相关性和异质性而导致检验功效偏低。本文考虑了中国不同类别商品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和异质性特征,使用面板估计的SURADF方法,对中国总体、城市和农村八大类商品通货膨胀持续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大类商品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确存在差异,与传统单位根检验方法相比,SURADF能更准确地描述商品间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中央银行应根据各部门通货膨胀持续性程度不同而制定差异化的通货膨胀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8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愈加紧密,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物价水平不断攀升,要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要充分考虑进出口贸易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84.
<正>对通货膨胀的准确而快速的预测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一个基础,这是因为货币政策操作存在的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使得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效力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事后的控制容易造成经济剧烈波动。为将通货膨胀消除于萌发阶段,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中央银行迫切需要找到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85.
人民币升值是近年国际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人民币对外不断缓慢升值的过程中,国内物价水平却不断攀升,即人民币对内是贬值的。一种货币对内对外却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运动形态,其表面上是矛盾的,而其深层次原因却是共通的。分析人民币对内对外价值变化的影响要素,指出两种现象并存的成因,并提出应从当年日元升值吸取经验,发挥货币政策在汇率调解中的作用,通过宏观政策降低系统性风险,以维持人民币的稳定。  相似文献   
986.
本文基于49个发展中国家1991-2011年的平行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条件变动的通货膨胀效应,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该效应传递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恶化会推高通货膨胀,贸易条件改善则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并且,当对外开放程度和外汇储备规模超过门槛水平、汇率波动幅度低于门槛水平时,上述贸易条件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87.
本文在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增加国内外供给冲击,利用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水平、供给冲击和惯性等因素,形成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并以1978-2009年度数据对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做计量回归分析,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88.
王雷 《商》2014,(26):120-120
研究数据表明,美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存在一定的背离趋势,因此,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实施并未给美国国内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即便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影响甚微,仍然不能否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9.
吴菲 《财政监督》2014,(7):72-76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如何导致货币市场的波动,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将重复博弈下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和跨时期效用函数的货币理论模型相结合起来,附加了供给冲击、政府对通货膨胀厌恶程度变动和政治经济周期等三个前提条件,并结合200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数据,得出了货币政策会通过通货膨胀的货币传导进而引起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0.
石淇玮 《银行家》2014,(1):39-41,6
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开始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转变。中国货币政策范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仍存在过度依靠数量调控、过分钉住名义变量等问题,导致我国实际利率长期过低,金融资源配置失衡。要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对当前货币政策范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