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49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93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走向世界》2012,(7):36-37
20世纪60年代:自发学雷锋 学雷锋活动是1963年3月5日兴起,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亿万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场活动采取政府自上而下政治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参与的方式,以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相结合的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在学雷锋活动中,青年人以雷锋为榜样,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帮助身边的人,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  相似文献   
62.
100年以前的1912年,一位当时最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张謇,当上了孙中山政府的部长,和孙中山见了面,孙中山让他帮助政府筹集政府最重要的革命善款。谈完了以后,他给孙中山一个评价,四个字叫“不知崖畔”,就是这个革命家不知道事情难办,只是夸夸其谈。  相似文献   
63.
边疆 《宁波通讯》2010,(11):62-62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还是举世公认的酷爱读书、读有所得的光辉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64.
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萌芽于1928年的苏区,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岗山地区建立的。  相似文献   
65.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很多危机时刻、危难环境,面对特殊情况、棘手问题,都能通过幽默、诙谐、自嘲、自信、可亲、反问等口气,成功化尴尬为和谐、化冷场为热局,甚至扭转局面、化被动为主动;与此相反,在当下,我们有时却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怒发冲冠的领导大声训斥:“你们怎么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66.
赣审动态     
《审计与理财》2010,(11):59-61
江西省审计厅教育审计处在李水芳巡视员带领下,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通过体验井冈山朱毛挑粮小道,缅怀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学习了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67.
《中国老区建设》2012,(12):60-60
1993年10月,在伍修权、陆定一、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关怀下,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刊名,《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创刊。  相似文献   
68.
红色之旅——韶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区。1910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一次离开家乡,  相似文献   
69.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所作的讲演《为人民服务》中的两段话。毛泽东和一些“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老一辈革命家,正是体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道德情操,为后人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0.
郭村新貌     
江都市郭村镇是一个美丽、繁华、富饶的集镇。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盛产稻、麦、鱼、虾,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郭村人民不会忘记,1940年6月28日-7月3日,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叶飞等英明决策、领导和指挥下,新四军在郭村击退了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纠集的13个团的猖狂进攻,取得了郭村保卫战政治和军事的双重胜利,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情绪.为新四军东讲昔桥杭战打开了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