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3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财政金融   919篇
工业经济   328篇
计划管理   1725篇
经济学   2578篇
综合类   2603篇
运输经济   944篇
旅游经济   3252篇
贸易经济   1415篇
农业经济   1437篇
经济概况   190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962篇
  2013年   2053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319篇
  2010年   1030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915篇
  2006年   893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游福成 《河北工业科技》2000,17(5):24-26,39
介绍了基于模糊控制原理的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 ,它实现了对复杂蓄电池充电过程的智能控制和最优控制 ,大大提高了充电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DEA工具对中国区域投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阶段研究 ,得出了具有对策性意义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金融生态环境不同的地区样本,运用定量指标对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要素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指出金融不是孤立的,它内生于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营造“资金洼地”,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不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造成巨额的不良资产,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因素及不同层面上加以完善与改进,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在致力于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而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和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构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9—2005年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国民经济的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并研究了2005年各城市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经济效率所需要调整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数量。文章认为提高产业技术效率,优化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加快技术引进和技术追赶步伐是推进长三角地区GDP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杨晓敏 《金融论坛》2007,12(5):41-47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技术创新、金融市场泡沫与金融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严重的泡沫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对金融市场泡沫的不同干预方式又会将金融市场锁定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政府的角色十分关键,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良好执法来建立竞争性市场秩序,并降低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市场创新的阻挠;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所导致的对投资者权力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泡沫效应转化为推动金融市场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98.
招商引资竞争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区域招商引资竞争的有效性,在竞争的状态下,除区域间收益差额超过潜在不利的情况外,潜在不利区域将很难利用优惠改变企业固有区位,竞争使得分配更加有利于企业而不利于参与招商引资竞争的区域,而且这种招商引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认清本区域既有优势和关键行业比单纯提供优惠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stock price responses of listed firms in the U.S. markets to announcements of R & D collaborations. We find that abnormal returns of stocks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fter R & D collaborations are announced. The positive stock price response towards the R & D cooperation initiations can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ollabor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ipating firms. We also find that the stock prices of rival firms respond negatively to announcements of R & D cooperation. This result seems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ooperative R & D improves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cooperative firms that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R & D cooperation creates collusive, anticompetitive effects in the product market.  相似文献   
1000.
We examine causal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Italian T-bond market, where cash trades take place on the domestic Mercato Telematico dei Titoli di Stato, while futures trading is based on the 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 We find evidence that causality in prices runs in both directions, and that the cash lead is almost comparable in size and extension to the futures lead. We then try to assess whether the cash market is weak-form efficient with respect to LIFFE prices. Using a simple trading rule with a variety of time and price filters, we conclude that the observed lead cannot be exploited to make a profit after transaction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