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53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58篇
财政金融   4000篇
工业经济   1176篇
计划管理   11732篇
经济学   5186篇
综合类   1513篇
运输经济   329篇
旅游经济   29篇
贸易经济   4637篇
农业经济   11265篇
经济概况   7233篇
信息产业经济   47篇
邮电经济   5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744篇
  2015年   1279篇
  2014年   3222篇
  2013年   2678篇
  2012年   3247篇
  2011年   3509篇
  2010年   3247篇
  2009年   3370篇
  2008年   3613篇
  2007年   2535篇
  2006年   2304篇
  2005年   2389篇
  2004年   2663篇
  2003年   2216篇
  2002年   1466篇
  2001年   1239篇
  2000年   938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29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951.
土地整理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土地整理也是当地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整理,改善农村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获取土地折抵指标,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县(市)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用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95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正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对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统一为出发点,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的意义和过程.  相似文献   
953.
积极开发生态功能 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土地开发仅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首要目标追求,而严重忽视土地生态功能的合理开发,导致严重的土地生态失衡问题,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本文针对目前土地开发中存在的违背生态规律、过度开发等弊病,提出今后的土地开发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土地的生态属性出发,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优先保护生态功能,合理划定土地生态功能类别,科学地评估经济开发活动昕产生的环境影响,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954.
本文所称“农地转非”是指农用土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自然增值”是指土地农转非后价格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由于目前我国仅仅通过政府征收的形式将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因而产生了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合理分配问题,即政府合理补偿问题。不过,本文的基本精神对于土地的市场交易也是适用的。而且,今后政府征地宜限制在“最狭义公益需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55.
杨晓明  田澎  高园 《财经研究》2005,31(11):98-107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6.
“总体工人”的具有外部影响的劳动创造和追加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土地价格不但上升和地租的级差性也都有其价值基础。土地价值的主体部分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土地价值分配原则要保证“总体工人”以国家、集体占有的形式乃至合理的住房价格形式等来实现对土地价值的占有。  相似文献   
957.
谢清树 《开放时代》2005,(5):117-134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它带来了地方政府乱征滥用土地、农民利益受损等严重问题,因而亟需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土地制度以及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讨论并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系统性改革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58.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维才 《经济论坛》2005,(22):123-125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制度绩效 自我国农村1978年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就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有的学者认为是债权,有的认为是物权。不论持何种看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浓厚的债权色彩是不容抹杀的。比如依《农业法》第12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义务内容仍由承包经营合同设定,而不是依法律设定。  相似文献   
95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二元化之客观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性质或为物权、或为债权、或为兼具债权特征的物权、或为物权和债权双重属性、或为多重属性、或为二元化、或为"类所有权"等.根据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法律规范内容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为二元化,即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客观地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有利于正确适用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有利于依法实施不同性质的法律保护,真正达到切实保护不同性质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60.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并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