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4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财政金融   9629篇
工业经济   3571篇
计划管理   14621篇
经济学   7896篇
综合类   3564篇
运输经济   842篇
旅游经济   41篇
贸易经济   9998篇
农业经济   5597篇
经济概况   1051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4篇
邮电经济   47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1349篇
  2014年   3611篇
  2013年   3144篇
  2012年   3535篇
  2011年   3992篇
  2010年   3554篇
  2009年   4053篇
  2008年   4480篇
  2007年   3741篇
  2006年   3812篇
  2005年   4534篇
  2004年   4839篇
  2003年   4903篇
  2002年   3224篇
  2001年   2663篇
  2000年   2035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792篇
  1997年   510篇
  1996年   614篇
  1995年   639篇
  1994年   664篇
  1993年   614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432篇
  1990年   313篇
  1989年   42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主题无论是在分配型财政体制下.还是在公共财政体制下都是永恒的。财政部长金人庆在接受《学习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三财(生财、聚财、理财)之道.生财为本。”再次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职能摆在突出的位置。县(市)级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处于承上启下、直接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前沿。因此,县(市)级财政部门在确保人员工资发放、重点支出需要、社会稳定的同时,必须积极落实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145.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棉花制度 1.统购调拨的基本制度。建国初期,国家对棉花的收购,逐步由合同订购过渡到统一收购,确立了我国棉花统购的基本制度。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为了有计划地统一掌握和分配棉花,保证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对棉花施行统购统配制度。1954年9月9日国务院举行224次政务会议,听取和批准了《关于准备实施棉布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和棉花计划收购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命令规定:凡生产棉花的农民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所产棉花除缴纳农业税和必要的自留部分外,全部卖给国家。棉农自留部分需要出售时,可由供销合作社继续收购。私营棉花商贩一律不得经营籽棉、皮棉的收购和贩运业务。私营絮棉零售商贩,继续由中国纱花布公司供应絮棉,维持经营。私营籽棉加工业,通过供销合作社委派加工。农民留种用籽棉,供销社应给予加工的便利。此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统购制度。如1956年开放小土产自由市场后,由国家统购的棉花也流入自由市场,妨碍了统配工作。为加强对自由市场的领导和管理,划清自由市场的经营范围,1957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由国家计划收购(统购)和统一收购的农产品和  相似文献   
146.
文章论述了配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指出发展配送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必须与生产资料市场的培育相结合.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与科技和金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7.
148.
王德章 《财贸经济》1996,(11):44-47
推动我国批发商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王德章为更好发挥批发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批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至关重要。一、从行业管理入手推动批发商业的改革和发展(一)实施行业管理的必然性。经...  相似文献   
149.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