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129篇
经济学   59篇
综合类   7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5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6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刘是今 《价值工程》2011,30(14):239-240
对于许多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而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将有助于学校的迅速转型,学校特色的打造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在这些学校要实行这一制度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办学定位的限制等。如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成为新升格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92.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几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自由、和谐与宽松的氛围。最早将导师制教学模式引入我国的是浙江大学费巩教授,费巩教授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实际介绍了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四大特点:重导师指导、重博览群书、重思想见解、  相似文献   
293.
在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下,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形式,科学指导学生制定学习和发展计划、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294.
, 《人力资源》2013,(2):30
师徒制在中国已流传千年,经过时代发展的磨合与提炼,并吸收国外的导师制和学徒制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演变发展成新型的传授方式,为刚进入企业的员工提供了学习工作领域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的便利。进入21世纪,80后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的主力:2012年成为了90后的入职"元年",更多新生代员工加入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本刊记者采访几位亲身经历入职"适应期"的新生代,听他们对"以老带新"的方式有着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295.
邸慧 《人力资源》2013,(2):31-33
[案例]A公司是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业务涉及硬件维护、软件产品开发、IT服务外包等领域,从十年前的五个人发展到现有员工三百余人。人力资源运营总监李总加盟公司二年有余,内部管理改善、流程梳理对业务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老板是技术起家,管理层大都是跟老板一起打拼的技术出身,管理能力较弱;老板总是冲锋在前,有事自己扛,导致管理层不能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对业务把握也缺乏战略高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96.
有"导师"从远方来,让中国有了20世纪红色革命的导向。拉远及近,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壁垒中走出?从师傅到导师,不只是换个称呼,更重要的是企业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整体认知的改变,只有在此基础上,用多维、立体的"导师制"替代一维的"师带徒"模式,也许你会看到——  相似文献   
297.
中国中车戚墅堰公司(简称戚墅堰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内燃机车新造、修理生产基地。戚墅堰公司基于导师制的多维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通过为新入职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与经验丰富和业绩良好的资深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建立职业指导及支持关系,借助教练、辅导等途径,搭建经验分享、学习互动的平台,为培养对象在融入企业文化、胜任岗位要求、提升业务水平、促进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298.
本文分析了学分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自然班级的形式必将被打破,将学分制与导师制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建立学生感兴趣的工作室,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29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民教育、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在知识经济社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如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迫切需要改革,而研究生导师制的成功实践为学生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军,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很多高校已经把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方案,但是大多仅把导师制作为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补充,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导师工作形式较单一。要弥补国内高校在本科生导师制实际执行中的不足,就要加大对导师制的理论研究,完善配套措施,多类型导师并行实施,丰富导师的工作形式,提升导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00.
该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将团队合作学习与导师制的理念贯穿于目标教育的整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团队导师制的目标教育方案,综合价值目标教育、学业目标教育、能力目标教育、生活目标教育,在教师整体指导以及个别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学习,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协作,完成预设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