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其所著的《帕金森定律》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  相似文献   
22.
23.
《乡镇论坛》2020,(11):41-41
松弛和呼吸锻炼担心在公共场所“变得僵硬、行动不便”是患有帕金森病老年人心理非常紧张的原因,放松和深呼吸的锻炼,有助于减轻这种感觉。随着全面的身体锻炼,放松和深呼吸锻炼也一起进行。训练在安静、灯光柔和的地方进行,穿着宽松,身体姿势尽可能地舒展,闭上眼睛,随后开始深而缓慢的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相似文献   
24.
现代医院管理方法日趋科学化,管理手段日渐现代化。管理学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揭示了组织机构膨胀、人员臃肿的重要原因。而公立医院自身传统的组织结构及非专业的管理队伍等,为"帕金森"病症的孳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公立医院如何正确认识与规避帕金森定律,本文从组织、领导、管理三方面分析对策,提出组织扁平化、管理职业化、用人科学化等措施,以期在职能管理中克服"帕金森"顽症,引领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英文文献,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卒中、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成本-效果优势。结果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与其他药物相比,丁苯酞的临床疗效具有优势,但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不一。结论丁苯酞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药物经济学研究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6.
王育琨 《光彩》2012,(8):7-7
任正非深知,他的同盟军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一线员工,于是,他选择了"让一线直接决策"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企业界流转:员工对工作不上心了,再多的物质奖励与绩效考核,也唤不回员工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激情。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可大多数人却渐渐成了复制品。经济高速发展,本来是激情奔放的结果,却酿成了集体梦游的苦果。别小看这些不上心和梦游,因为它们会像癌细胞一样迅速地在企业扩散。  相似文献   
27.
<正>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简称i PSC)技术的发现,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里程牌事件和热点领域,它有望替代胚胎干细胞应用于再生医学,为治疗心肌梗死、肌肉萎缩症、帕金森等疑难病症开辟新的途径。本文的主角——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山大学医学院赵蔚教授就是奋战于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50年代,帕金森提出了关于组织管理的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其组织行为的理论对于行政管理的优化和改善有着重要启示。时隔半个多世纪,其理论对于当前行政管理人员能力的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证券导刊》2011,(22):16
1、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2、帕金森定律:又称"官场病",一个不称职的人会任用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如此类推,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30.
帕金森定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