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或门诊70 例Hp 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10 日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10 日,疗程结束后4 周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银染色.结果 治疗组的Hp 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银染色的转阴率分别为91.4%和8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序贯疗法根除Hp 的效果好于标准三联疗法,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囊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14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后,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血清生化指标,Hp 阳性与 Hp 阴性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胃上皮化生情况及胆囊黏膜匀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IL-1、IL-6、IL-8、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患者胆囊黏膜胃上皮化生率、胆囊黏膜匀浆IL-1、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行PTGD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胆囊内Hp感染可能是诱发老年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菌药物+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其中A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B组患者予以甲硝唑+阿莫西林,C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呋喃唑酮,D组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不良反应及Hp清除率。结果D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C组(P<0.05),但A、B、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升高,D组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D组低于A、B、C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类杆菌水平升高,D组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水平降低,D组低于A、B、C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D组(P<0.05);D组Hp清除率高于A、B、C组(P<0.05),但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采用两种抗生素+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作为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升Hp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4.
为了调查研究健康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与焦虑、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文章分析了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14 C-Urea Breath Test,14 C-UBT)健康体检人群共161例的一般资料,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及感染阴性两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果胶铋联合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于大石桥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呋喃唑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炎症介质、消化病生命质量指数(GLQ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NOS、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G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NOS、IL-6、IL-8水平及GLQ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胶铋联合三联疗法可通过降低胃溃疡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提高NO、NOS水平,发挥改善胃黏膜微循环、提高黏膜血容量、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胃酸形成、保护胃黏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方法将184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和B组(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双歧杆菌组),疗程7天,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Hp根除率优于A组(P<0.05),不良反应亦低于A组(P<0.05)。结论益生菌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Hp治疗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来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两组患者并联合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和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根除Hp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根除Hp。  相似文献   
2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首先由Barry J.Marshall和J.Robin Warren两人发现,这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会导致多种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许多胃部疾病,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全球已经超过70%,西方发达国家的感染率稍低,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p阳性的门诊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予埃索美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率、溃疡率及Hp根除率。结果两组的症状缓解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0.
目的统计2010年至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行胃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并讨论其预防策略,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杨浦区2010年至2012年行胃镜检查的患者59524人次,通过1min尿素酶检测,统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结果在各年龄段中HP的阳性率不同,呈现HP阳性率随年龄上升而增高的趋势,而不同胃部疾患HP阳性率亦不同,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有溃疡疾病、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各组两两比较(除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年龄、饮食及饮水习惯、家庭人员数、居住条件、养家畜等五个方面(P〈0.0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行胃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与溃疡病胃癌等发病关系密切,须重视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