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325篇
经济学   180篇
综合类   29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52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10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主流,没有文化性的景观是空洞且经不起历史推敲的。而民族文化景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地域文化景观中重要的部分。在景观设计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地域性藏族文化景观至关重要。在云南德钦阿墩子古城广场设计中演绎了现代景观的文化再生设计。  相似文献   
72.
通过传统园林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下的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的生态环保、节能创新几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等同于绿色设计,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调整,在最大程度上向自然的回归,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吴梅 《商》2014,(30):276-276
高校作为育人的摇篮,纵现古今中外,人才辈出的高等学府校园景观环境均是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其校园中的景观环境服务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象征,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感染着师生员工。在新的世纪里,如何跟上高校校园景现设计的发展的趋势,营造出能反映校园独特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和办学理念的景观已成为设计者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1]。本文希望对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的植物配置进行现状调查,争取在现有植物配置的基础上,完善校园植物配置,美化校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4.
社会快速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近自然理念提倡尊重生态,以人为本,最小化干预等设计原则,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索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创新路径,促进乡村旅游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文章以湖北省X市T县Y村为研究对象,将近自然理念与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相结合,分析了目前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入口景观、建筑景观、节点景观、生态景观4个角度出发,研究了近自然理念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营造新路径,以期突破当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瓶颈,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5.
人们在满足居住条件的同时对居住环境以及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景观环境可以增进人们视觉的舒适感,满足居民心理及生理对室内外空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76.
环境景现在居住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的解析,结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探讨了居住区环境景现设计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发挥景观环境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7.
杨溪 《乡镇经济》2001,(9):17-17,19
本文从小城镇居住区环境景观在整个城镇总体环境景观中地位入手,着重阐述了小城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说明设计的目的就是营造“以人为本”的居者空间。  相似文献   
78.
本文旨在手绘表现对于环境景观设计表现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与思考.创造力是所有设计工作的核心,艺术思维是设计的必要条件,手绘表现则是艺术设计创作的基础和艺术思维的最直接的体现.在如今电脑绘图盛行的时代和人们依赖科技产品绘图的同时,提倡用手绘表现在景观设计当中有着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充分体现农村的精神风貌,确保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未来规划更加符合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对乡村景观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特别是要将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与景观特色结合起来,以达到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0.
乡村景观源自农耕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本文以株洲市芦淞区乡村景观为例,着重从东西方乡村景观的差异中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设计变化。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科技力量不断改造,从而实现城市化进程中景观元素的战略重组和秩序重建。在乡村景观旧秩序的解构中变成新秩序的契机,二者在福祸相依的古老辩证法中完成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