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55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供销商情》2007,(9):51-51
世界三大薯类之一的木薯,经过转基因技术,叶片寿命延长,块根茁壮成长。利于增加粮食来源和生物质能供应。据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植物研究所合作,首次在世界上成功进行转基因木薯田间试验,且已在海南海口完成1334平方米试验田种植。  相似文献   
82.
主季作物(2005B)收获正在进行,由于4月和5月上半月降雨不规律和干旱,豆类、块根类和块茎类的收成前景不佳。根据该国预警系统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2005年5月布琼布拉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豆类上涨26%,甘薯75%,木薯粉36%。然而,与以住相比,尤其是与受干旱影响的上年相比,谷物(主要是高梁和水稻)产量前景仍被看好。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泰国木薯产地的考察,摸清了泰国木薯产地疫情,根据泰国木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境外工厂注册制度、境外预检和监装、卫生除害处理单位注册核准制、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疫情监控、加强信息交流和业务沟通等5项检验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84.
(2008—2015年)(摘编)木薯属于热带作物,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我国木薯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加工技术比较成熟,是经济可行的能源作物。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85.
86.
发展木薯产业是广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视发展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广西有发展木薯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尽快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木薯生产及工业,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广西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利用简易仓房储藏木薯干颗粒为研究对象,探讨温度、湿度和编织袋包装等对木薯长期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颗粒水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受仓房内湿度变化的影响,木薯颗粒含水量随着仓内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仓内湿度的降低而其水分含量增加速度减缓,甚至降低;长期储藏过程中,木薯淀粉含量变化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低温低湿是木薯最适宜进行长期储藏的环境条件;利用编织袋包装可以减少木薯颗粒接触空气,减缓木薯水分含量的提高,延长木薯储藏期.因此,为了达到储藏期长、低成本、储藏效果好的目的,需要降低仓房内空气湿度,降低木薯水分含量,降低仓房和木薯堆内的温度,减少木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88.
泰国石油公司是泰国最大的炼油公司,据这家公司的官员说,由于木薯价格上涨,公司打算推迟以木薯生产乙醇的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89.
生料发酵对原料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以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对几种发酵增强剂在发酵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复配3种酶作为发酵增强剂使用,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用量分别为5000、10000、15000U/kg原料,醪液总糖消耗率和淀粉利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0.98%与91.78%,结果达到传统高温蒸煮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的水平。  相似文献   
90.
木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特别是作为一种崭新的生物质能源,将进一步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探索了一些木薯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为云南木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