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85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44篇
经济学   126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1篇
农业经济   696篇
经济概况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森工集团将实施林区“3598”战略和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相结合,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鲜卑族的发源地,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科学规划,欲将林区打造成内蒙古最大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林区替代产业的一大亮点.《光明日报》曾发表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属高纬、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极端气温达-50.2摄氏度,土层贫瘠,树木生长缓慢,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不及热带森林的1/6,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不可恢复、难以复制.因此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并处理好“林、人、银、文”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2.
转型期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的524份调研数据,使用家庭消费总额作为测度家庭脆弱性的指标,采用Ligon和Schechter对家庭脆弱性的测度方法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进行测度,计算出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的脆弱值,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期间,东北国有林区有将近1/3的职工家庭抵抗外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冲击的能力不足或缺乏,其中吉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小,其次为内蒙古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大,将近一半。最后,提出从消除物质资本脆弱性、人力资本脆弱性和社会资本脆弱性来提高其在改革转型期的自适应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目的]生物质能源具有污染少、可再生等特点,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种探索。通过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量的计算,明确了生物质能源的可利用潜力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其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自下而上估算法,以林木生物质的资源量和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为原始数据,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物质资源可利用潜力小幅下降,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稳步上升。(2)林木生物质资源中,商品林采伐剩余物可利用潜力骤降,森林抚育剩余物可利用潜力增加;农作物秸秆资源中,粮食作物秸秆可利用潜力逐年上升。(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结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丰富,可利用潜力较大,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24.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25.
龙岩位于闽西地区,四面环山,平均海拔652米,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8%,连续38年居福建省各设区市之首,属于全国重点林区。闽西电网大多穿越在崇山密林中,在电网建设和电力线路运维过程中,林业和电网相互影响度高、涉及面广,随着电网规模不断壮大和森林资源依法保护要求不断提高,架空电力线路与树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突出。近年"线树矛盾"在龙岩地区尤为突出:一方面是青  相似文献   
26.
邱丹 《浙江林业》2021,(2):20-21
宁海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南部沿海,县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省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1%。近年来,宁海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山上、城里、海边"做足绿化文章,全面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力打造绿色宜居生态城。  相似文献   
27.
通过测算2003~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Z及产业结构贡献份额指数Z',对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3~2013年Z值与Z'值均大于零,反映了期间林区产业结构效益较好,产业结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2005~2010年Z值与Z'值的变动趋势始终保持很高的一致性水平,说明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对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效益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03~2004年Z值和Z'值的变动趋势是相反的,Z值上升,Z'值下降,说明技术进步因素对改善林区产业结构效益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为重点国有林区充分应对全面停伐新常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8.
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共生协调度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两者关系的分析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具有重要意义,把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森林生态保护看作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用以揭示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国有森工林区贫困与森林生态综合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数据,并运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两子系统的共生协调度模型,探究国有森工林区各林业局贫困与生态的共生协调模式的空间布局和差异。[结果]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共生协调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经历互利共生、寄生协调、寄生冲突和互害竞争等关系,但寄生模式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贫困与生态的主要模式。[结论]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要想实现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的共生协调,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的投入及抚育力度,另一方面森工企业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对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9.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森工林区承担着生态产业建设的重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继续进行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森工林区作为生态产业建设的主体,既要维护国家生态建设的平衡,又要依据占有的资源,发展生态产业,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逐步调减了木材产量,依托木材生产的企业受到冲击和挑战。森工林区的发展,面  相似文献   
30.
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安全已经是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林业经营现状看,林木资源逐年减少,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我国也需要进口大量木材来支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