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8篇
财政金融   412篇
工业经济   196篇
计划管理   1013篇
经济学   1370篇
综合类   357篇
运输经济   99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025篇
农业经济   276篇
经济概况   147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篇
邮电经济   1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本文在广泛调研珠三角企业的基础上,对“三来一补”企业进行一个清楚的界定与划分。研究发现“三来一补”企业实际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国内现有企业为外商做“三来一补”;另一种是变相的独资——工厂的所有权归中方,经营权与收入权则归外方,即外方拥有“三来一补”企业的实际产权。  相似文献   
42.
建设关中城市群,推动陕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经验表明,城市群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模式。陕西关中地区具有建设以西安为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的优势和现实性,陕西应以关中城市群的建设为突破点,推动全省产业布局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3.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44.
浙中城市群有其特定的空间现状特征,其规模、出口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城市群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全国的产业链中地位不高。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应注重区域交通发展的驱动,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政府调控行为的驱动。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提升路径,城市群管理体制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城市群内软环境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并积极引进外资,构筑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45.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6个城市和江苏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镇江、扬州和泰州8个城市共15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组成的城市带。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6.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核心,本文通过中部六省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劣势分析及目标定位,进而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8.
当前,苏南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的苏南地区如何重组区域经济优势?文章分析了苏锡常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苏锡常城市结构优化与集群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烟台实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烟台农村城市化的核心是发展城市经济、实施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相融合、与构筑现代化城市体系相适应,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北部沿海城市群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为两翼、一批中心镇基础上的小城市为纽带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50.
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新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是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大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是中国城市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