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39篇
综合类   8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2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低碳经济在国际范围的推广与传播,在分析了国际低碳经济的形势之后,针对低碳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本文在对其概念和特点作相关介绍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下国际新贸易壁垒的形成、形成原因作主要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文章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垦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的碳源/汇变化特征,明确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旨在为促进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发展低碳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1992—2019年黑龙江垦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和农业投入等数据,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分析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1)1992—2019年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但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比例为22.8∶1,且碳足迹占同时期种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较低(在4.0%~5.0%),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较强。(2)农田灌溉和氮肥施用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占比分别为38.0%和34.4%。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在145.2~401.9 kg/hm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玉米、豆类、小麦四大类作物贡献了垦区94.9%的碳吸收量。(3)在空间上,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北部的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和牡丹江分局。结论 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处于较高的碳生态盈余状态,具有较好的生态屏障作用,对于促进区域低碳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碳交易市场的流通运行,引起了各国会计界的重视和对会计制度的重新思考,但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碳会计核算体系。基于此,文章将碳作为一种新的资产确认,并对碳足迹、碳固、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以帮助企业明确碳业务的成本和收益,为我国制定碳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架构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4.
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为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经济活动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阐述碳足迹概念和构建碳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广西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并在分析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引导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适当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和积极发展服务业等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5.
采用碳足迹方法对2001~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碳足迹、碳承载力和碳赤字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显著增长,能源碳足迹由2001年的1.13Gt上升到2009年的2.21Gt,涨幅高达95.79%;同期碳承载力由1.08Gt增长到1.15Gt,涨幅仅为6.48%;而碳赤字则由0.05Gt提高到1.06Gt,9年间增高了20.24倍。可见由于碳足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碳承载力,致使近来中国碳赤字快速增高,发展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能源消费的碳足迹与美国、德国、印度等国的比较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碳足迹不容乐观,但人均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6.
我国钢铁行业碳足迹及相关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大户,钢铁行业减少碳排放的问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钢铁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将钢铁生产中产生碳排放的过程分为化石能源的燃烧、化学反应和电力消耗三部分,并用IPCC指南中的方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的数据对这三部分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我国钢铁行业2004~2008年的碳排放的数据,得出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据此制定了我国钢铁行业碳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67.
在自驾游风行的今天,我们希望旅游者留下的"足迹"越小越好。本文介绍低碳、碳足迹与旅游业碳足迹相关概念,探讨到景区旅游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计算交通出行减排潜力测算的方法,提出建立低碳旅游理念,改善自驾旅游用车环境,提高汽车运行效率,交通出行减排对策,提高景区森林固碳水平,减少碳足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银行贷款碳足迹(CFBL)是旨在量化一个国家银行业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的指标。该指标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气候变化指标仪表板(CID)公开获取,其基于两种方式测算:一是以强度为基础,仅考虑直接排放;二是以乘数为基础,将上游部门投入的排放纳入直接排放。本文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银行贷款碳足迹呈上升趋势,而发达经济体略有下降;前者的银行贷款碳足迹总体高于后者;考虑间接排放时,这种差别更加明显。该文还讨论了如何在更广泛的气候信息架构背景下克服与CFBL相关的数据限制。本文是2023年IMF出版物《绿色世界的数据: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指南》的第7章。该报告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参考意义。本刊编译了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9.
"十四五"发展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富有创新的群体,其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本文以徐州高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前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现状,分析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培育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策...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具有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碳足迹工具,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21年的粮食主产区农户样本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对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和无效率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碳视角下的粮食生产系统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碳生态效率平均为3.125,生产投入的碳排放以化肥施用和机械使用为主。(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平均为0.514,进一步对无效率项的分解表明,农药超标使用、人工投入冗余是造成环境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原因。(3)购买农业保险、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户主受教育年限、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结论 农户粮食生产普遍缺乏效率,要素利用率低与污染过量是限制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应加快推动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增加农田污染监测点位,指导农户农药科学使用,推进粮食生产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