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660篇
工业经济   125篇
计划管理   739篇
经济学   1100篇
综合类   478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731篇
农业经济   875篇
经济概况   1686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和印度不平衡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并分析了不平衡增长对不均等和贫困的影响。通过对家庭调查数据和官方加总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增长存在不平衡——区域间、产业间和家庭层面上,这表明减贫工作进展不平衡,若增长更平衡,减贫效果可能更好;另外,收入不均等程度也在提高。本文探讨了增长不平衡及其应引起重视的原因。具体讨论围绕"有利的"和"不利的"不均等两个概念展开——不均等与不平衡增长对公平性以及长期增长与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我们认为,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持有利的不均等——继续鼓励创新和投资,同时降低不利的不均等的程度,尤其是通过人力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帮助贫困人口参与市场。  相似文献   
92.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利用了基于Lorenz曲线进行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的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农村的贫困变动,以及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相似文献   
9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反贫困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贫困及反贫困问题的研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提出,当今的“贫困”已逐渐从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绝对贫困进一步发展到基本解决温饱的相对贫困;从缺乏必要的物质财富的狭义贫困发展到就业、健康、教育、社会参与等基本权利丧失的广义贫困。反贫困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必须从被动的“救济”,转向注重提高人的可行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举的理念。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在教育方面的根源,即绝对贫困农民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和心理素质较差。并阐述了教育是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促使农民心理素质提高,教育对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有重大作用。进而提出了加强农民教育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建议:普及基础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办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强化农村成人科普教育的手段和内容。  相似文献   
95.
聆听温家宝     
《企业家天地》2003,(4):8-9
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了1800个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  相似文献   
96.
贫困农村社会保障环境的特殊性与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环境有着不同于城市和富裕农村的特点,通过对其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条件的分析,得出贫困农民的保障需求按其重要性呈层次性分布,同时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使得保障金在供给上面临诸多限制。因此,文章从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险金缴纳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贫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设计,以满足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97.
地方动态     
1996年至2004年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五项措施出台 中低收入家庭买自住房契税将减半;武汉市3-5月土地成交显示:房产开发回归中心城区;“大学城”违规圈地处分8人;北京回龙观七期经济适用房获批;武汉新规售房合同须约定配套费;中行收取提前还贷违约金 四川7月1日起正式启动;加大中低价房供应 南京九成用地定位为普通住宅;  相似文献   
98.
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我们课题组在 1 999年进行了一次覆盖六省市的住户调查。本文利用这次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贫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考察。通过综合考虑收入标准和消费标准 ,我们把中国城镇贫困分为三种类型 ,即持久性贫困、暂时性性贫困和选择性贫困。在贫困人口中 ,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选择性贫困 ,即他们的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低于贫困线。我们对贫困户的消费函数进行了估计 ,其结果显示以下几个因素对贫困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 :修匀收入的效应 ;人们防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心理 ;人们为将来投资而进行储蓄的行为 ;家庭对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特别需要。我们还对三种贫困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预测的金融资产和预测的收入 ,以及教育和医疗的特殊需要都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的消费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以人为本是遏制返贫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当前扶贫开发的目标已不应是单纯解决温饱,而是遏制返贫、謦期富裕。传统扶贫方法在遏制返贫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缺少人本思想,因而不能有效地遏制返贫。新时塑的反贫战略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王骏 《经济问题探索》2005,(11):126-128
消除与减缓农村贫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消除贫困的根本之计。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及扶贫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及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