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45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354篇
财政金融   15757篇
工业经济   6190篇
计划管理   21538篇
经济学   18031篇
综合类   6832篇
运输经济   940篇
旅游经济   149篇
贸易经济   17707篇
农业经济   6303篇
经济概况   163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51篇
邮电经济   435篇
  2024年   297篇
  2023年   1056篇
  2022年   1048篇
  2021年   1476篇
  2020年   1536篇
  2019年   1678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1403篇
  2016年   1723篇
  2015年   2619篇
  2014年   5357篇
  2013年   4991篇
  2012年   6169篇
  2011年   7186篇
  2010年   7100篇
  2009年   6595篇
  2008年   6986篇
  2007年   5820篇
  2006年   5345篇
  2005年   5995篇
  2004年   6958篇
  2003年   8041篇
  2002年   5468篇
  2001年   4779篇
  2000年   3433篇
  1999年   1324篇
  1998年   1047篇
  1997年   831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305篇
  1991年   599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新时代下要建设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幸福感的基本诉求,上海市经济速度加快,开放程度加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2015年,上海市的区域生产总值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5%,上海市第三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时的不足20%逐渐上升至2012年的60%,这已经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三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使用和借鉴中国上海2006-2016年第三产业发展过程的相关数据,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使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用产业发展过程中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获得的福利进行描述性说明,研究上海市近十年间产业结构如何变化,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柯林 《国企管理》2021,(4):70-7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业比重在2006年达到32.5%以后,逐渐下降。但是有个大的背景,就是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要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我体会总书记的指示,就是不仅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把制造业的总量进一步提升,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保持产业链完整。要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  相似文献   
3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分析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财政支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