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0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71篇
经济学   43篇
综合类   75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88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9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进出口经理人》2009,(1):I0006-I0006
原材料价格提高、负债过多、项目招标和招聘减少……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如果就此推论市政工程行业已经开始“衰退”,那还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因为在过去7年里,工程机械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并于2007年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42.
互文性是存在于广告语篇中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在广告语篇中的混合与交融。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广告互文性的生成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成功的广告在选择过程中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是体裁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的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43.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形成,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金融波动都将对全球经济、金融活动产生影响。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动荡,已使人们对此有了足够的认识。因此,了解和把握世界金融发展环境,顺应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因应提出改革发展战略,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44.
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在企业经营者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和谐的理念,以此指导企业的实践.那么,什么是和谐理念呢?松下幸之助说:"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相似文献   
45.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在农业银行面临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对我省农行推进经营转型和加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6.
《浙商》2005,(11):139-139
石油价格的一路攀升,可说是今年的热门新闻。其背后引发的是对能源危机的思考,同时也暴露出目前国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中国能源也相对紧缺,电荒、煤荒频频爆发。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和建筑耗能被称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龙”,其中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2%。中国目前住宅的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全国每年新建房屋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  相似文献   
47.
海外投资:从绿地投资到跨国并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光荏苒,加入世贸组织三年,过渡期过半,我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的同时,顺应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潮流,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展态势良好。2004年,对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从绿地投资到较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中国拥有世界100强跨国公司,在这一年从梦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8.
广交会增加进口功能的举措,显示了中国政府为改善贸易平衡的诚意。温家宝总理在第100届广交会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承载百届辉煌,  相似文献   
49.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4,(12):134-135
如何应对房地产业新形势,如何探索房地产业新理念,如何总结房地产业新模式,如何应用房地产业新技术,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我国开展就业服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劳动服务公司。而1993年的再就业工程,以及1998年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把公共就业服务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政府和企业排忧,为下岗职工解难。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阐述了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和其发展趋势,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