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51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187篇
经济学   285篇
综合类   60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04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15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罗长远  曾帅 《金融研究》2022,505(7):154-170
本文借鉴Hsieh and Klenow(2009)的理论框架,采用2010—2018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改善了位于重点对接省份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尚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通过深化重点对接省份的开放水平,尤其是促进它们的双向直接投资规模,改善劳动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表现出“劳动往高处走,资本往低处流”的特征,导致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率出现“分野”:在重点对接“一带一路”的省份,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配置了更多的劳动要素,劳动配置效率得以改善;但由于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本生产率高的企业在资本要素获取上还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2.
文章依据财政部PPP项目库信息整理得到253个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对PPP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PPP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缓解地方政府短期财政压力和促进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是PPP模式发挥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政府干预较多会抑制PPP模式经济增长质量效应,而提高财政透明度则有利于发挥该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市政工程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PPP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更强,并且当某地PPP模式以中短期合作或以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为主时,其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时代方向赋能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迭代更新的背景下,本文引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理论视角,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内部冗余资源和管理者能力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专业化分工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最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本研究助推了全要素生产率动因以及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机制和企业性质差异的理解,为更好的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stimation strategy that exploits recent non-parametric panel data methods that allow for a multifactor error structure and extends a recently proposed data-driven model-selection procedure, which has its roots in cross validation and aims to test whether two competing approximate models are equivalent in terms of their expected true error. We extend this procedure to a large panel data framework by using moving block bootstrap resampling techniques in order to preserve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 in the bootstrapped samples. Such an estimation strategy is illustrated by revisiting 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Model selection procedures clearly conclude in the superiority of a fully non-parametric (non-additive) specification over parametric and even semi-parametric (additive) specifications. This work also refines previous results by showing threshold effects, non-linearities, and interactions that are obscured in parametric specifications and which have relev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相似文献   
995.
Many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s exist to forecast Value-at-Risk and other quantile-related metrics used i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dustry practice favours simpler, static models such as historical simulation or its variants. Most academic research focuses on dynamic models in the GARCH family. While numerous studies examine the accuracy of multivariate models for forecasting risk metric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entire multivariate distribution. However, this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asset pricing or portfolio optimization problems having non-analytic solutions. We approach this highly complex problem using various proper multivariate scoring rules to evaluate forecasts of eight-dimensional multivariate distributions: exchange rates, interest rates and commodity futures. This way, we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static models, namely, empir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nd a new factor-quantile model with commonly used dynamic models in the asymmetric multivariate GARCH class.  相似文献   
996.
以2005—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和机制,重点关注技术市场发展对上述影响效应和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具有负向影响效应,技术市场发展能够强化这一影响效应,在技术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效应更加显著,融资约束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有效机制;技术市场发展的调节效应主要作用于影响机制的前半路径,在技术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较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效应更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是否为家族企业和银企关系方面存在异质性,当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银企关系较差和企业为非家族企业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