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66篇
工业经济   143篇
计划管理   452篇
经济学   2953篇
综合类   205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49篇
贸易经济   390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3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91.
在创新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进行细分,把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分为科技产出、物化产出以及价值产出3个环节,并运用DEA模型对我国制造业3个环节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建经济基础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制造业3个环节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价值链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区域普遍存在科技产出环节及价值产出环节创新效率较高,而物化产出环节创新效率较低的情形;就我国制造业各环节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而言,我国制造业科技产出效率、物化产出效率以及价值产出效率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我国制造业各环节创新效率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产出效率与物化产出效率、物化产出效率与价值产出效率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而科技产出效率与价值产出效率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992.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993.
运用2009-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相关数据和PVAR模型,对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自主创新对合作创新和技术引进在短期内为负向影响,在长期内为正向影响,合作创新对自主创新始终为正向影响,对技术引进在短期内为正向影响,在长期内为负向影响,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始终起负向作用;②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在短期内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长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技术引进始终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③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现状在短期内对合作创新和技术引进起负向作用,在长期内对3种技术创新途径均起正向作用,高级化对3种技术创新途径始终起正向作用;④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在短期内不一致,但在长期内表现一致。因此,为提高中国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应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国务院于2011年启动了全球科技创新计划,利用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投资者培训、孵化器项目、创新中心、在线帮助平台及学员网络等手段,开展“科技外交”,搭建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间科技交流的桥梁。本文对全球科技创新计划发起的背景和实施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评价了其实施成效,并从深化科技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及科学适度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5.
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因素。国有企业作为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主力,其自主创新仍然面临着一些体制障碍。以2013-2017年沪深A股进行“混改”的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析了董事会配置对股权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股权多样性越丰富、股权制衡度越高则创新绩效越好,股权集中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董事会中行政型董事比例弱化了股权多样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强化了股权集中度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董事会中经济型董事比例强化了股权多样性和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军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既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又关乎国防安全。以2013—2017年80家上市军工企业数据为样本,分析军工企业竞争战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在其中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对技术创新均有直接正向影响,差异化战略影响更大,且股权激励在差异化战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7.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its probability of bankruptcy. Estimating the discrete hazard model with a comprehensive set of bankruptcies spanning the period of 1980–2009, we find several previously neglected innovation-based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bankruptcy probability, especially for firms belonging to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R&D productivity demonstrates persistent significance across different prediction horizons whil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patent count becomes larger and more significant at longer prediction horizons. We also find that a firm’s organization capital intensity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future bankruptcy.  相似文献   
998.
在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提高创新能力成为高技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向。既有关于不同认知层面与行为或绩效关系的研究,忽视了对动态环境下团队认知交互作用机制的思考。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了动态能力在高管团队认知交互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动态环境对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动态环境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以长三角地区335家IT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①高管团队认知交互与创新绩效有正相关关系;②动态能力在高管团队认知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④环境动态性强化了上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9.
In a Triple Helix framework, independent hybrid organizations can be cre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overlapping yet separate institutional spheres to address innovation blockages. However,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which incorporate and combine elements from the Triple Helix spheres, has seldom been investigated. We address this gap by proposing a model that conceptualizes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We argue that their creation opens up a “boundary space” that differs from a boundary line. By comparing empirical results of three cases, we identify a three-step creation process (recognizing a gap; bringing Triple Helix representatives together and creating a consensus; and designing an ad hoc contingent solution). We highlight the individual role of a boundary spanner in these dynamics. Th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on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the Triple Helix. They also suggest an extension of the “boundary spanner” concept.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tent to which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with higher intrapreneurial skills – creative, brokering, and championing skills – are more involved in innovation. Crucially, we differentiate between graduates employed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occupations and those employed in business occupations. Using data on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from 11 European countries, we find that, in both STEM and business occupations, high levels of creative skills are important to involvement in innovation. Higher levels of brokering skill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graduates employed in STEM occupations, whereas higher levels of championing skill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ose in business occupations. We find, however, that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graduates with higher levels of intrapreneurial skills is not optimally utilized for innovation. Our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ose selecting graduates for STEM and business occupations based on specific intrapreneurial skills to foster both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s well as for those in charge of designing higher education study curric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