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249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78篇
经济学   103篇
综合类   77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0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6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沪深A股IPO折价现象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沪深A股IPO的折价程度不断减弱,定价逐渐趋于理性。实证分析中只有网上超额认购倍数、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的间隔期和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定价发行方式对IPO折价程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票发行定价方式的改变是影响我国A股IPO折价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企业技术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业竞争以及发展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企业技术创新衡量方法研究在IPO后绩效表现方面存在不足。研究发现,企业IPO决策过程中IPO时机与特征可以反映其技术创新动机,进而可基于技术创新角度对企业IPO后绩效表现作出合理解释。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与非技术创新企业在IPO后长期绩效表现的异同点。结果表明:①技术创新动机与企业IPO后财务绩效正相关,技术创新强的企业在后市仍能保持良好业绩;②技术创新企业的长期市场表现看涨,而非技术创新企业则呈现波动;③技术创新企业存活质量明显高于非技术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103.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governance attributes of post-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retained ownership of private equity in business group constituent firms in contrast to their unaffiliated counterparts, in 202 newly listed firms in 22 emerging African economies. We adopt an actor centered institutional-theoretic perspective in rationalizing institutional voids and the advantages of maintained governance by both business angels (BA) and venture capital (VC) private equity. Our findings reveal private equity retain higher post-IPO ownership in business group constituents compared to unaffiliated firms and that this is inversely moderated in the context of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quality – where this is particularly strong in case of foreign VC as opposed to domestic VC or BA. Our result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multifoc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04.
The under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is generally explained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risk. We complement thes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s with a new theory proposed by Ellul and Pagano (2006) where investors worry also about the after-market illiquidity that may result from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fter the IPO. The less liquid the after-market is expected to be, the larger will be the IPO underpricing. The samples are the 41 IPOs carried out between 2001-2005. The samples are 7 Shari'ah-based firms and 34 non Shariah-based firms. Shariah-based firms are those included in Jakarta Islamic Index (JII), at least one period (one semester).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market liquidity and underpricing is insignificant unless we use trading frequency as proxy for liquidity for non Shariah-based firms.  相似文献   
105.
程久志 《消费导刊》2010,(3):120-120
融资是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最主要动机。目前我国企业上市主要是通过IPO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是IPO的高门槛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借壳上市的出现,使得非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获得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再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方式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在选择上市途径时,IPO还是借壳上市,本文对两种模式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6.
风险投资是专业化投资过程,IPO是参与各方首选退出方式。我国风险投资起步晚、发展缓慢,基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得出的有关风险投资的结论未必适用于我国。本文使用深交所中小板相关数据检验风险投资在我国风险企业IPO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IPO关系研究,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在"热发行"时期会伴随相对较多的资金寻找投资机会,而IPO是风险投资机构退出所投资公司并寻找其他投资机会的有效工具.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定价决策模型建立首次公开发行价格、出售比例、公司价值、新项目受益这四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说明,风险投资机构退出原来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在"热发行"时期市场上高利润的新项目较多,收益相对较大,使得这一时期的风险投资机构急于以低于公司价值的价格出售大部分股票以筹措更多资金投资新的项目,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8.
传统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观点受到了一些定价偏高实证现象的质疑,且难以解释我国长期实行的发行市盈率管制政策。本文在原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从正向反馈的非理性角度研究发行定价,进而分析市盈率管制政策的作用,并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新股发行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向反馈申购者,他们受近期新股上市表现激发而参与申购,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使得新股即使被高估也仍然能够成功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意识到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他们会抬高发行定价,而机构投资者在近期新股上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也易于高估新股,因此也能接受较高的询价价格。实证结果验证了正向反馈申购者对发行定价的这一正向影响,并且发现市盈率管制政策能够对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58家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采用类比估价模型来估计新股的内在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源于二级市场溢价,一级市场抑价不显著;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涨跌幅以及市场指数收益率显著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经验以及我国创业板市场表现,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创业板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10.
Bing Zhang 《Applied economics》2013,45(57):6089-6099
The paper models and verifies the spread and decay of investor’s attention before listing on the stock market by using the Baidu Index as a proxy for investor atten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searches. We find that individual investor’s atten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irst-day IPO return. We empirically study the allocation of investor attention among several stocks and discover that the more stocks going public on the same day, the milder and more similar their performance tends to be.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research IPO performance and individual att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