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4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50篇
经济学   351篇
综合类   45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88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ongoing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 specifically specialization, diversity and competition effects – that may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productivity and urban employment growth. Previous meta‐analyses suggested that the evidence on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is strongly context‐specific. Expanding an earlier analysis of 31 articles, we seek to draw in this paper more robust conclusions by means of the statistical evidence for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presented in 73 scientific articles, all building on the seminal work of Glaeser et al. (1992).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heterogeneity among studies is huge and can only be partially accounted for by means of an ordered probit analysis. Additionally, some evidence of publication bias is found. We conclude that the conventional lines of inquiry in this literature may now have reached strongly diminishing returns. New lines of inquiry, using rich micro‐level data on firms and workers,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at the macro level, more attention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impacts of agglomeration,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patial scope of externalities are promising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hat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continue to fuel our increasingly urbanized world.  相似文献   
32.
论文以淘宝网为对象收集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价格、信息描述、默认排名、卖家信用度和卖家好评率对成交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成交量在不同商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价格和信息描述会对成交量产生重要影响而默认排名影响不显著,卖家信用度和卖家好评率会对成交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了解一个城市群内各县(市)区的活跃度可以为该城市群服务设施的配置及等级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夜间灯光数据、客流量数据以及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对环长株潭城市群内64个县(市)区的活跃度进行测度,并对经济活跃度和人口活跃度的组合状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市内五区的活跃度居前五位,而距离各中心城区较远的县市区活跃度较低,总体上呈中心-外围的圈层分布,且具有沿轴向扩展与多极点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核心区的经济活跃度与人口活跃度基本一致,而外围区则不一致;从经济活跃度和人口活跃度的组合关系来看,表现出高-高、高-低、低-高及低-低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4.
钟乃仪 《亚太经济》2007,91(1):16-20
企业活动的国际化在东亚日渐形成的国际分工体制中是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探索其为何要走向国际化,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显然具有适时和现实的实践意义.在当前分工最活跃的东亚地区,这些理论的新发展正在被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35.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及影响变化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本文论证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框架,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这些因素作用的效率,非常必要。论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强调了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差异明显的现状,对我国267个地级城市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指标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水平、城市拥挤性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就业密度对我国城市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同时两者的合力对城市生产率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7.
双品类存货组合的质押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苑  韦燕 《财经科学》2011,(10):117-124
本文假设静态质押模式下组合质押存货的价格变动相互独立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构建质押率决策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使银行期望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质押率;质押率与银行贷款利率呈同向递增趋势,随着贷款周期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8.
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在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框架下解释了产业转移现象,认为产业转移的基础不必然是第一自然的差异,在完全相同的均质空间下,由于市场接近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所构成的集聚力和扩散力的相互作用,产业转移也会发生,并且表现出突发性、自我强化、预期自我实现和价值链环节分离的特性及关联度弱的产业先转移等规律。此外,新经济地理学还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考察了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包括瓦尔拉斯效应、生产租金和规模区位效应、累积效应以及转移效应,并对影响产业转移的税收优惠竞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和区域补贴等政策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9.
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5国与中国毗邻,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产品生产要素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均存在互补性,且贸易互补性与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相吻合。然而,双边贸易规模还较小,双方潜在的互补性未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的互利性,因此,中国要加强与中亚5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40.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木材的大量进口一方面缓解了国内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的根源意义重大.在分析我国近年来原木进口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导致我国木材进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8年间,国内木材产量、家具和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