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52篇
经济学   87篇
综合类   12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52篇
经济概况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461.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可为其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措施,农业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三峡库区(湖北段)种植业和畜牧业的8类碳源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估算法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根据STIRPAT模型及LMDI模型进行趋势分析与驱动因素分解,运用情景分析法对2020—2030年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 (1)化肥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的第一大碳源,占总量的29.05%,其后依次是畜禽肠道发酵、畜禽粪便管理。(2)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14年达峰,总量为171.67万t,且当年的畜牧业排放量总体高于种植业。而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却呈下降趋势,由5.37 t/万元下降至0.87 t/万元。(3)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及人口规模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作用显著。(4)强化低碳模式下,2020—2030年预测得知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趋于降低,表明库区农业可实现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结论 虽然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减排仍存在压力,但农业碳排放量的负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会促进碳达峰,服务碳中和,以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462.
目的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改革是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内卷化的重要途径。系统研究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内在逻辑、实现路径对于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宅基地“三权分置””主题的论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结果 现阶段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热点聚焦于“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流转”“增量权能”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结论 梳理现有宅基地“三权分置”矛盾困境与实现路径,重点探讨“三权分置”改革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挖掘宅基地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改革地区经验总结、对乡村振兴战略动态作用机理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63.
明晰旅游经济与交通业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于产业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对2010-2019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与交通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共生度、共生关系进行了测算。数据结果显示:东三省的旅游经济和交通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三省共生度均呈现δTC≠δCT>0,表明旅游经济与交通业的关系均呈现为正向非对称共生,但省际差异也较为明显;黑龙江共生系数θTM均值为0.6165>0.5,说明旅游经济对交通业的影响作用较大;吉林共生系数θTM均值为0.0902<0.5、辽宁共生系数θTM均值为0.4547<0.5,说明交通业对旅游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吉林省。因此,为促成旅游经济与交通业呈现更加对称协调的共生关系,黑龙江省应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吉林、辽宁省应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及线路规划,以此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向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64.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