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4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15篇
经济学   218篇
综合类   134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57篇
农业经济   46篇
经济概况   16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根据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三大区域9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结果表明,先发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年度技术进步指数在下滑,效率变化指数呈现不变或上升趋势,产业集群优势开始呈现,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2.
在分析东湖高新区自有的优势和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依据"四三结构"模型细分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与目标;运用"四三结构"模型的要素协同机理提出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杠杆工程——重大专项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两化"融合工程;最后探讨了使"杠杆工程"付诸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3.
从"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入手,通过归纳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了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中介和金融机构为沟通桥梁和资金保证、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研究支撑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同时提出在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创新体系的构建要考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布局等基本要素,以走出一条军民融合高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4+2)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随着国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积极推进经济区的城市化水平和提高城市化质量是区域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故促进经济区内城市群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对于振兴在西部相对落后的广西经济和推动北部湾地区建成形成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形成相互支撑的沿海经济新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成熟度高低,与体制创新密切相关.文章简要阐述了体制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分析了体制创新与区域协调发展内在关联,指出体制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手段、动力和保障,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体制创新激活区域内因子,优化内合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16.
目前,山区生态旅游已成为深受都市民众喜爱的一大旅游亮点。中国南北过渡带因其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南省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位于中国的南北过渡带上,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联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区位条件。但因大部分山区地处偏僻,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其基础设施、开发理念、环境意识及整体规划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应对这些限制因素,是河南省发展山区生态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7.
浙东经济合作区物流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经济合作区是一个跨地区开放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现代物流是其核心发展方向之一。基于经济增长极理论,在剖析其物流需求、物流供给、物流资源等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物流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思路,从政策、经济腹地、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资金、信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物流资源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18.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伞"型模式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而新模式的实行离不开中俄双方共同的努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无论从近期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还是从远期的进一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东北亚区域内的互动合作,都为中方构建新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9.
红三角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红三角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三角经济圈区域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其中赣州市、韶关市和郴州市内部差异呈现波动中不断上升,区域间差异在波动中不断缩小;县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东西两极分化现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县域以韶关市区、郴州市区和赣州市区为核心形成三个高值区;三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倒"U"型曲线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的规模对区域影响显著,改善交通和培育中心城市是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经济关联性把红三角经济圈县域分成扩散型、极化型、塌陷型和传染型,不同类型区域对应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0.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