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77篇
财政金融   101篇
工业经济   107篇
计划管理   336篇
经济学   921篇
综合类   682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298篇
农业经济   1206篇
经济概况   6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入世与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经济经纬》2003,(6):104-106
中国加入WTO使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国际环境,在这个新环境和新阶段中如何抓住入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湖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彭鹏  朱翔  周国华  韦晓辉 《经济地理》2002,22(3):306-309
人类社会已入入21世纪,对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的湖南而言,继续完成工业化无疑是现代化过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大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也是覆盖湖南现代化建设全民的战略措施,为此,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关系湖南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湖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现状,然后对80年代中期以来的湖南信息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就湖南今后实际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3.
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安地区11个农业县退耕前后耕地/播种总面积、种植业结构、农业投入、粮食、油料产量与单产量以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退耕还林优化了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4.
重新重工业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决定,中国走了一条先重工业、后轻工业、再重工业的工业发展道路,现在正进入一个重新重工业化的阶段,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重新重工业化的契机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决定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应是发展拥有比较优势的重工业;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发展重工业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55.
王海飞 《经济地理》2020,40(4):175-183,222
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选择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的S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单元为尺度对2000-2017年安徽省农业效率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传统DEA模型忽视了农业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的负面效应,从而高估农业资源利用的实际状态,基于超效率的SSBM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能较好地识别各评价单元之间的优劣关系。②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值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处于效率中等水平,农业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自北向南U型增长的变化态势,南北差异的增大是安徽省县(市、区)农业效率差异增大的主导因素。③除2010年外,安徽省农业效率呈正相关,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安徽农业效率HH集聚县区集中分布于皖南地区,且呈现出向周边县区扩散的态势,LL型县(市、区)则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且空间分布较为稳定。④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区)数量有所增加,表明该时间段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上进一步集聚,LL型集聚的皖北地区应当是安徽省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6.
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宋红  马勇 《经济地理》2002,22(3):376-378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就型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7.
城乡关系协调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经济与管理》2007,21(3):33-37
实现乡村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城乡区域实现良性互动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格局的关键途径与基本动力。在城乡关系协调的过程中推进乡村工业化,必须重视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运作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支撑,最终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基础上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58.
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永实 《经济地理》2007,27(4):621-624,628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问题。理论推导得出,按照区域农产品生产优势来选建农业专业化部门能够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区位商和平均值法分析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县份的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已现端倪。但目前大多数县份主导产品不显著,专业化生产与农业资源禀赋不相协调。按照县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创建农业专业化部门,将是福建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协调县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王文剑 《经济经纬》2007,51(6):119-122
协整分析表明,1978年之前,我国非农就业对城镇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现象;1978年之后,我国城镇就业增长远远滞后于非农就业,且两者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片面重工化战略和农村工业化战略导致非农就业的发展与非农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相互脱离,制约了城镇就业规模的增长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叶青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6,26(2):300-303,317
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优势条件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指出地区农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农业之路,通过农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联合开发与整体布局、农村制度创新及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