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6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财政金融   1834篇
工业经济   145篇
计划管理   903篇
经济学   1470篇
综合类   1295篇
运输经济   34篇
旅游经济   65篇
贸易经济   843篇
农业经济   103篇
经济概况   107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阐述了当前次级债券的定价模型,并以B-S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次级债券的特性量身定做了一类定价模型,对未引入破产成本及引入破产成本两类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工商银行2005年第1期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就前一种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发行的次级债券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即票面利率没有充分反映次级债券实际存在的风险,债券存在一定的隐含担保。  相似文献   
92.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国际投机资本的力量快速膨胀,国际游资利用金融杠杆掠夺危机国的财富,使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到严重挑战.通过构建两个不完全信息下微观主体的博弈模型,揭示国际投机者做出投机攻击决策的依据和博弈中货币当局败北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抗投机攻击指数"的概念,用以判断一国外汇市场的稳定,为我国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采取有效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本文比较了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系统,阐述了两者趋同的国际趋势及金融系统中间模式的思潮,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系统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控股集团化的深远影响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4.
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的财政失衡有所缓解,但是债务负担依然沉重,尤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导致宏观经济更加不稳定,削弱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拉美国家主要实施了强化财政纪律、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大幅度削减关税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方面的财政改革,试图通过中短期的财政调整来解决长期存在的发展依赖外资和收入分配不公等诸多结构性矛盾,然而这种改革方式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其财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财政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
经济资本与经济增加值管理在基层商业银行应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战  李杰 《价值工程》2007,26(7):135-139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股改上市的完成,传统经营模式和考核机制存在的弊病日益凸显,而经济资本管理作为西方成功的管理典范,正在被国内商业银行借鉴并渗透到管理活动中。但目前大多局限于基础理论和框架的运用,缺乏科学有效的计量工具。从长远看,要造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以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变革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6.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十分严重,文章试图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制度性、技术性和风险性障碍进行了系统研究,然后提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
This paper compares a strict inflation target regime to a conservative central bank regime to determine the monetary regime appropriate for a disinflation proces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a two-period model, in which policymakers face given first-period inflationary expectations, a strict inflation target could be preferred to the appointment of a conservative central banker who has discretion. The result differs from that of Rogoff (1985), who assumed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concluded that a conservative central banker is always preferable.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conservative central banker derives from his tendency to accelerate disinflation relative to rate that maximizes social welfare.JEL Classification: E52, E58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Alex Cukierman, Nissan Liviatan, Allan Drazen, Amit Friedman and Yoav Friedmann for their useful suggestions. We also thank the anonymous referees for helpful comments. 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the Tel Aviv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 workshop, at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seminar, Bank of Israel, and at the Bank of Israels conference on Macroeconomic Policy, October 2002.  相似文献   
98.
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是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盈利性状况、稳定性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本文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较大;稳定性状况是目前决定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赢利性与公司治理状况。此外,本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access to bank loa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or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has limited the access to bank loans by private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Under those circumstances, private entrepreneurs have resorted to various ways of enhancing the de facto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Using a dataset of 3,073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hilanthropic activities – informal substitutes for the lack of formal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 on the access to bank loans.  相似文献   
100.
We estimate the degree of stickiness in aggregate consumption growth for the U.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The behavior of stickiness estimate in the crisis is somewhat as the U-shaped pattern.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during the crisis consumers’ attentiveness to aggregate information has slightly increased, thereby reducing the persistence of aggregate consumption growth. However, the reduction in persistence is transitory. Since 1980, the U.S. faced five recessions and in most of them the degree of stickiness declined, albeit temporar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