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3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人已经达到较高的收入水平,因此,有必要对个人收入进行适当的税收调节。在保证人们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高收入者多纳税,中等收入者少纳税,低收入者不纳税,以此缩短贫富差距。无论国家的正常运转,还是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都离不开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地下库包装粮垛分别采用低氧富氮、低氧富氮结合惰性粉两种储藏技术实验的效果对比,低氧富氮技术结合惰性粉相对于单独使用低氧富氮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3.
李晓红 《特区经济》2012,(8):138-140
我国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已经一年了,本文结合实际,从我国推行房产税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房产税改革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宋健 《特区经济》2006,211(8):47-49
本文在现有数据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公认的基尼系数模型,对广东省的贫富差距现状进行了计算,指出系数虽在合理范围内,但贫富分化加剧明显;进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缩小广东贫富差距的九条对策。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开发,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分享苏州开放和发展的成果,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努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致富渠道,让农民公平地分享城市化发展的社会成果.在这些方面,苏州市枫桥镇政府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6.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和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根本特征,传统城镇化的物本主义发展模式归根于经济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偏离。构建新型城镇化人本保障体系,前提是科学确立人的核心地位,关键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落实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并提升保障能力,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城市公共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建立科学的城镇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将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粮食安全的需求,为农民致富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8.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贫富差距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社会,随着经济活动向纵深发展,贫富分化也必然发生,这可以说是一种"合理化"的现象。这说明市场经济只能解决效率问题,而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认识河北省环京津地区贫富差距问题必须深入中国社会的深处,从政治的角度进行剖析,才能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探索与拓展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09.
在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中国富豪及其所拥有的企业究竟是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又有多大?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利用2003—201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及PSM-DID方法,考察了中国富豪所在上市公司在职工、政府、慈善、投资者、环境以及合作6种社会责任上的表现。结果表明:当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登上中国富豪榜后,该公司与其它公司相比,不仅在总的社会责任表现上差强人意,甚至在职工收入、税收贡献、投资者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均有所倒退。仅仅在慈善捐赠方面,中国富豪所在公司的表现稍好于其它公司。  相似文献   
110.
贫富差距问题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贫富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全面小康社会与贫富差距之间的辩证关系,理性地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的原因,科学合理地制定抑制或减轻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