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204篇
经济学   109篇
综合类   261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84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是影响民办高校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探索适应民办高校发展趋势及要求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邕江大学学生工作的实际,探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he ideals of housing and homemaking were presented in post‐war civic educational films in Finland. The films chosen for the article pertain to housing on a wide scop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deals of good homes appeared to be remarkably consistent in the Finnish educational short films.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was to guide citizens towards careful household management and saving. Through rationalizing home economics, consumers were able to buy their own home. The ideal housewife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echnology and rational household management. While the short films instructed people towards temperate and sensible consumption, they also created space for ordinary people to envision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9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和高校扩招,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显得重要而且迫切。本文在分析高校经费来源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行高校税收政策理论,正确分析当前高校资金来源和税收制度缺陷,认为改革现行税收政策,将有助于扩展高校融资渠道,缓解高校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94.
当前,农村家庭健康与医疗问题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考验,普遍的认识是提高农村健康水平依赖于发展经济和加大医疗卫生投资两个方面。根据理论和经验,家庭固定资产和家庭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健康状况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发现家庭固定资产和教育对家庭健康均产生影响,同时,二者不联合影响家庭健康状况。应通过改进经济增长模式、增加教育投资等方式促进农村家庭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5.
全员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充分发挥全校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非教学岗位工作人员的育人作用,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在此过程中重点要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培养全员育人新理念,将育人工作做在平时,落在实处,本文从全员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角度提出建议,在梳理概念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6.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外语院校要培养适应 2 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树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育观 ;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多种素质教育的载体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7.
关于高校旅游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培养目标、规格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等几个方面,对高校旅游专业本科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关于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一个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we divid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to two aspects: the change in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expansion of educational scale. Based on this hypothesis,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of the two aspects and employment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that education has on employment are also explained. Then,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re built up. Finally, we use the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in China to test th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give explanations to the status quo of the unemployment structure within various educational levels. It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in the employment rate,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borers with junior school education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employ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reate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mployment, but no evidence shows an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borers with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Translated from Xin Zhengzhi Jingjixue Pinglun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 (Review of New Political Economy), 2006, 2(1): 46–69  相似文献   
99.
社会化对于我国高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对其加以关注,并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分析高校社会化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并从革新高校的教育功能、实施“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三方面着手,探讨高校社会化改革与创新的措施,以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抗日战争初期关于高等教育方针的争论,实质上是一场关于知识分子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问题的讨论,是人们对特殊时期高等教育所作的独特思考。这场争论对推动国民政府制定"平时教育"政策起了促进作用,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不仅是社会的"匹夫",更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他们的能量既在战时,更在战后。同时,这场争论还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大学的时代使命。此外,这场争论的结果对保护、发展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打破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文化的阴谋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