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9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162篇
经济学   459篇
综合类   5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124篇
农业经济   1755篇
经济概况   1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在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尝试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角度评价镇江市土地利用规划(1996~201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下,镇江市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将从1996年的7.91亿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7.75亿美元,镇江市土地利用规划将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对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对于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人类的福利,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联合国“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EA)项目的最新成果.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3.
本文针对新疆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林业建设的长期实践表明,林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林业技术的进步。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分析了林业技术发展对林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林业技术既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时又存在很多不足,如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事低、技术推广效益低、高新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等。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林业技术发展的因素:林业技术意识薄弱、投入不足、推广效益低下、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弱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林业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
汤临佳  郑伟伟  池仁勇 《技术经济》2020,39(7):1-9,26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1—2018年关于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基于主题词共现分析结果,本文首先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其次,本文进一步追踪该领域2016—2018年期间的最新文献及其相关引用情况,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归纳了三大研究前沿热点:"生态系统"反思及补充、系统风险预测及应对、系统成员行为与微观治理机制;最后,文章瞄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合适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6.
本文根据河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特点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以林为主,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该区发展经济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探索云南生态省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多样化的气候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种群。在这个“生物资源王国”和“生物基因宝库”建设生态省,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载体把自然和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将生态产业开发、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Forest resource extraction by local communities has been cited as a major impediment to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forests. This paper develops a two sector dynamic model for farming and forest resource extraction by communities living in the forest periphery. The model assumes that land under forestry is constant and households allocate their time to farming and forestry. Comparative dynamic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er prices for agriculture output, lower input prices, better knowledge of farming techniques and a lower discount rate may result in a higher equilibrium stock of forest resources. Tobit analysis with primary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inharaja forest in Sri Lanka provides supportive empiric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29.
岷江上游退耕还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不仅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该区拥有丰富的水、生物、旅游等可再生资源,但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中表现出退耕面积扩大化、国家补贴政策一刀切、经济林比重过大等问题。文章指出,应在克服上述问题基础上,通过调整农村产业内部结构、加大坡耕地改造、发展旅游业、水电业以及加强变通、通讯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0.
政治文明起源于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分离,它以对市民社会主体性地位的确认为基础,标志着民主、自由、平等、人性的解放及实现程度;政治文明越是向前发展,市民社会的自治程度越高,政治发展也就越是依赖于市民社会的社会性资源,政治文明的价值合法性危机也就越大;为此,必须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出发寻求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性途径,形塑政治文明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