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125篇
工业经济   28篇
计划管理   495篇
经济学   162篇
综合类   417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38篇
贸易经济   149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25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戈 《价值工程》2015,(2):243-244
大学阶段的学生党员,思想最单纯,可塑性极强,是基层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党员群体,也是国家未来管理和建设的重要人才。基于此,在大学阶段,构建一套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显得非常必要,在本文的论述中,主要就该问题做出了相关分析和讨论,希冀可以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与全社会的就业水平是紧密相关的,高校毕业生出现失业具有必然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三元结构与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扭曲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且缩小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从而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相似文献   
993.
未来十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明 《经济管理》2007,(21):18-22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存在就业结构不均衡现象。本文对未来十年各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预测。政府、高校、毕业生自身应积极采取对策应对就业难。  相似文献   
994.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内涵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增强就业市场竞争能力,是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该文运用中介语理论,分析了留学生汉语偏误产生的原因:错误的不可预知性、学生的因素、教师和教材的因素,指出偏误是多发的、有规律的语言行为,只有通过反复纠正才能使学生的汉语表达形式逐步接近标准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996.
大学生的手机消费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大学生目前的花费消费状况,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商家和大学生本人。在历史上,有不少专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总结相关领域内学者的观点,然后利用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应用SPSS8.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手机话费结构的因素及各个因素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7.
会计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其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虽然我国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改革发展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应该理顺思路,并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逐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是会计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也是改革发展的开端,直接关系到我国会计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度、广度和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998.
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构建学生党员班主任机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学生党员班主任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有利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9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如何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00.
An effectiv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should increase educational standards. For universities to fulfil this role, students need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aching on offer at different universities, but no such data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We define a measure of teaching that weights contact hours by their intensity and collect a new data set that allows comparison of teaching across universities and across three departments. No two universities offer identical teaching. There is large variation in contact hours and even larger variation in teaching intensity, across both universities and departments. We combine our data with existing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that teaching has with university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at how much teaching students receive is uncorrelated with tuition fee; that teaching has little predictive power in explain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that physics students consistently receive more teaching than either economics or history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