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财政金融   182篇
工业经济   161篇
计划管理   1699篇
经济学   1367篇
综合类   844篇
运输经济   93篇
旅游经济   124篇
贸易经济   421篇
农业经济   700篇
经济概况   8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Based on a data set for 19 OECD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81–2001,we estimate the impact of FDI on corporate tax rates, wherechanges in FDI are a measure for changes in capital mobility.So far the literature has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ed butrather different question as to the sensitivity of FDI to taxrates. Our article takes an opposite perspective and asks whatthe impact of capital mobility is on corporate tax rates. Indoing so, we explicitly take the role of agglomeration intoaccount. In theory, core countries can afford a higher tax ratecompared to peripheral countries. In our estimation strategy,we instrument capital mobility to deal with reverse causality.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apitalmobility, measured by FDI flows, implies a lower corporate taxrate. But we also find that agglomeration matters: core countrieshave a higher corporate tax rate than peripheral countries.If there is a race to the bottom, it seems that it is more realfor some countries than others. (JEL code: H25)  相似文献   
92.
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聚效应的正反馈特征,对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和市场流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衡量方法的比较,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制约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
基于区域外部性的城市群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经济地理》2007,27(3):463-466,475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
严颖 《经济研究导刊》2007,(11):173-175
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给房地产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使沿线房地产得到增值,如何将这种外部效益转化为内部效益成为研究的课题.在综述了国内学者关于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外部经济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轨道交通与房地产联合开发的应用研究后,又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轨道交通应与房地产联合开发,实现双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赛博空间技术支撑及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  段杰 《经济地理》2002,22(5):521-524,529
赛博空间是一种崭新的人类生活和交往空间,它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应用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全亲的经济活动场所,本文讨论了赛博空间的概念,以及支撑赛博空间的关键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并就其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商业布局及城市旅游中的若干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首先阐述了公众参与对提升城市规划品质、构建现代和谐城市的重要意义,并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体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法制体系健全程度及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系统可分为实体子系统、制度子系统和公众意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实体子系统是根本,制度子系统是关键,公众意识子系统则既是实体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的共同结果,又会对它们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根据其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程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7.
针对当前都市圈规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到都市圈规划中.在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8.
叶芳  赵莉  袁振洲 《物流科技》2007,30(10):60-62
论文充分考虑村镇连锁经营配送系统的影响因素.对村镇连锁经营配送系统中的配送中心规划仿真技术和城乡双向物流问题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同时提出了典型的村镇连锁经营管理与配送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99.
谢怀建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5-中彩页9
一切非自然的植被恢复都是人工绿化.任何城市绿化景观表象的背后,往往都反映着这个城市在绿化建设方面的某种精神追求和文化品味.因此,城市绿化景观既是物质文明现象,又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分析目前城市绿化现状,其隐含的价值取向无非有三种趋向,即:景观绿化;生态绿化;人文绿化.未来的城市绿化质量提升有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00.
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