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2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财政金融   761篇
工业经济   608篇
计划管理   1715篇
经济学   4081篇
综合类   2790篇
运输经济   108篇
旅游经济   158篇
贸易经济   1757篇
农业经济   912篇
经济概况   25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1292篇
  2012年   1274篇
  2011年   1505篇
  2010年   1209篇
  2009年   1065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707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Given its dictum of market equilibrium, economics in general obviously does poorly in shouldering market dynamics. Pervading obligatory traits of the market (other than mere dyadic contracting) is yet another area where not much attention is devoted. Whereas the Austrian agenda fills the first of these voids in a most sophisticated manner, its current discourse appears as oblivious concerning the manner in which market exchange transforms into relational interconnected obligations. That is to say, exchange is hardly understood as an indispensable facet of durable market obligations such as relationships 'constituting the market', but exclusively as immediate entrepreneurial arbitrage. Apart from an outright peculiar failure to recognize some of its own roots in this regard this omission unnecessarily delimits the manner in which Austrians can proceed and deepen their market analysis. The principal idea of this paper is to scrutinize the manner in which relational market obligations can be introduced into Austrian reasoning by drawing on ideas from within economic sociology. Max Weber's dictum on market openness takes on a particular role in this regard. An adjacent contribution strived for is to let this scrutiny foreshadow the manner in which such a partial reconciliation of market ideas from within economic sociology and Austrian economics could proceed.  相似文献   
22.
西汉初期是我国农业经济迅速恢复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与西汉初期统治集团采取了比较符合实际的"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其时代背景主要是鉴于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横征暴敛政策而亡的历史教训,以及汉初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的实际状况。"与民休息"政策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调整土地关系、赋予军功贵族免役特权、免部分官私奴婢为庶人、减免田税口算徭戍、崇尚节俭和轻刑慎罚等六个方面。"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将为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3.
十七大报告、牡丹江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和十届四次全会报告中都提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结合三个报告和大牡丹江战略来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牡丹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4.
文章在简要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竞争力概念与模型.通过指标体系及权重的设计,以全国31个省城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25.
The Bilatera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s a new idea about economic co-operation ways. It is going to be set by both countries with a common boundary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wo sides. It can be firstly set along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t will promote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m, but China and ASEAN. It can be set along the Chinese boundary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will promote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oth sides for setting up a better environment around China.  相似文献   
26.
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机会成本的构成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雪飞 《乡镇经济》2008,24(8):24-28
农民工城乡迁移的个人机会成本可归纳为经济性个人机会成本、社会性个人机会成本和政治性个人机会成本三大类,基于笔者主持的1012名城乡迁移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文章分析了这三类个人机会成本各自的构成,并对它们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7.
经济增长方式范式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机制和制度安排的优化机制两方面阐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认为应该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意识,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8.
李颖 《特区经济》2008,(11):201-202
本文根据1985~2005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云南省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在当代中国,非公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及制度变迁原本是相通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非公经济的发展;安徽非公经济发展滞后的深层机理在于既定制度格局下的路径依赖。本课题深入分析了既定制度格局影响安徽非公经济发展的机制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0.
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需求超过其承载力的阈限时,就会出现由于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非和谐增长.在对和谐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超"阈限"影响为背景,分析"三重失灵"对和谐增长的影响,并将和谐增长纳入制度和谐的框架内,试图从制度约束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